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育种的选择艺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赛鸽育种的选择艺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 更新日期:2025-04-12 11:43:45
  • 查看次数:

种鸽的挑选与搭配,鸽界已有诸多论述。然而,育种过程的最后一环——选择,却如同迷雾中的宝藏,难以探寻。当培育出一群准种鸽后,如何从这些“半成品”中甄别出可留种的鸽子,剔除不适合育种的个体,这不仅是育种领域亟待探讨的话题,更是赛鸽活动的神秘核心。倘若能清晰阐明这一问题,并为鸽友们提供实践指南,那无疑是鸽界的一大福音。

赛鸽育种若要取得成功,需同时具备三大要素:优质的基础鸽子、高超的育种技巧以及精当的选择。三者的难易程度各异,获取好鸽子,凭借金钱、人脉、缘分与机遇或许能够实现;掌握育种门道,只要肯学习、肯思考、肯实践,也能摸索出一些方法。而选择,则与养鸽人的学识、悟性和经验紧密相连,是养鸽人一生修炼的功夫,有些鸽友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得正果。可以说,不会选择,就不会育种。那么,究竟该如何实施选择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依据遗传规律精准选择

国外涌现出众多养鸽名家,他们成功的基础是什么呢?除了拥有优质的鸽子和良好的赛制等客观条件外,主观因素至关重要。他们并非少数幸运者偶然摸索到精深的育种技巧,而是普遍掌握了育种知识,有目的地开展育种工作。与国内鸽界比赛高手众多但育种专家稀缺的情况相比,这种差异或许就源于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国内,绝大多数鸽友尚未普及遗传基本知识,难以自觉运用遗传理论指导育种。尽管《中华信鸽》等专业杂志多年来不懈宣传,品系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仍有人反对品系论,而坚持品系论的鸽友,大多也仅停留在“近亲留种、杂交飞放”这种似是而非的层面。

在育种过程中,由于生物遗传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复杂性,难以用数字和百分比准确表示子代鸽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遗传信息。此时,我们不妨跳出这一难以测知的巨大变量,从量化分析转向定性分析。鸽子性染色体的单一性和性别遗传的公式化,为我们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遗传规律提供了关键线索。通过对近亲交配育种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的交配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后代中只产生雄性纯合子,有的只产生雌性纯合子,有的则不产生纯合子。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和运用鸽子的遗传基本规律,做到“知其所以然”,从能够产生纯合子的交配结果中选择我们所需的鸽子,避免陷入迷人的陷阱。

基于子代外在获得性筛选

获得遗传从广义上可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部分。显性遗传是指我们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遗传性特征,如羽色、眼砂、鼻形、嘴爪颜色等;隐性遗传则是指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的内在特征。经验丰富的鸽友能够从子代的表现特征中洞察其父母的模样,因为父母身上呈显性的特征往往容易在后代身上重现。

例如,用一只雨点雄(上代没有绛色基因)与一只绛色雌相配,子一代中只有绛雄,而不出现绛母;若将一只绛雄与一只雨点雌(不含绛色基因)相配,子一代中则会有绛雄和绛雌出现。这是羽色显性遗传的典型例证。我们应运用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知识与经验,选择与基础鸽表现最接近、最具基础鸽显性特征的鸽子,舍弃外在获得性不佳的个体。因为根据连锁遗传规律,外在获得性遗传越强,往往内在获得性遗传也越强。

关注气质与个性表现

每只鸽子除了骨骼、毛色、眼鼻嘴等固定的外在表现外,还拥有独特的气质与个性,甚至可能存在痼癖行为。鸽子的气质和个性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且具有遗传性。不少鸽友会根据自己对鸽子气质和个性的观察与感受,决定鸽子的去留。因此,我们要特别留意那些个性表现出家庭特征的小雄和小雌,它们可能蕴含着优秀的遗传基因。

通过放飞检验严格把关

鸽子与其他动物不同,我们无法预知它是否从父母那里遗传到了优秀的竞翔基因,也不确定它能否将这些基因传递给下一代。有些鸽友认为种鸽无需进行放飞检验,可直接用其后代来印证。然而,我认为有条件的话,还是通过放飞检验来培育真正意义上的种鸽为好。“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永恒真理。在平原地区,可让鸽子放飞500公里以上;在山区,放飞300公里左右较为适宜。如果鸽子在合适的距离放飞后能够归巢,且有突出表现,即可将其提升为基础种鸽。

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鸽友用极端近亲交配育出的鸽子飞出了优异成绩,这一现象纠正了过去认为近亲鸽子不能放飞的偏见。那些拥有名贵血统、由近亲育出且有非凡竞翔经历的鸽子,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赛鸽育种的选择过程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依据遗传规律、关注子代外在获得性、留意气质个性表现,并通过放飞检验严格把关,就有可能培育出优秀的种鸽,为赛鸽事业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