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育种的奥秘:杂交与纯种的相对论

赛鸽育种的奥秘:杂交与纯种的相对论

  • 更新日期:2025-04-14 07:31:36
  • 查看次数:

赛鸽的世界中,品种繁多,但归根结底,它们都是从杂交开始的。与狗、猫、马等动物不同,鸽子并不强调“纯种”,它们的品种并非以出产地命名,而是通常以育种者的姓名来命名,如高家绛、李鸟、西翁、斯达沙等。当然,也有以地名命名的例外,如“培尔琴”和“吴淞鸟”。“培尔琴”这个名字源于比利时的国名Belgium,而“吴淞鸟”则是因为育种者汪老先生住在上海吴淞地区,且该品种鸽子翔绩卓越,使得吴淞地区的鸽友纷纷效仿,最终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品系。

赛鸽育种中,“杂交”是绝对的,而“纯种”则是相对的。例如上海的“李鸟”,原产于德国,曾被称为“德国鸟”。但事实上,德国信鸽品系繁多,以国名来命名品系并不科学。李医生在育种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外貌羽色的鸽子,逐渐固定了“李鸟”的特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鸟”家族也逐渐融入了其他优秀的品系,如“吴淞鸟”,使得纯而又纯的李鸟已不复存在。

赛鸽的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杂交的层次和代数是不计其数的。如果一个品系不进行杂交,就不可能发展和进步。例如“狄尔巴”、“布莱考克斯”以及荷兰的“杜沙汀”、“可尼俾斯”、“杨阿腾”等血统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同出一辙。这些杂交是非常小心和有限度的,通常只引入极优秀的、相貌相似的外来鸽进行掺杂,以保持鸽系的进化和特征。

引入优秀的种鸽,尤其是赛绩鸽,如何使用它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固定的公式。有的鸽友引入种鸽后,期望通过配种产生优秀的后代,但结果往往令人失望。这是因为冠军鸽可能是多次杂交的产物,含有多种血统成分。因此,首先要搞清楚它含有哪些血统成分,然后寻找自己棚里或朋友棚里与其某一或2-3血统成分相一致的优秀种鸽与之相配。这样的子代鸽纯度可得到提高,优秀基因可能得到相对集中。

另一种操作方法是自己有过得硬的相对纯的种鸽,引进的冠军鸽与之交配,出一批幼鸽后,通过训放存优汰劣,把优秀的个体回配自己的基础种鸽,使外貌特征得到保留。回配后的子一代再配优秀赛绩鸽,这样循环下去,可望自己的赛绩得到延续。

但在育种中,优秀基因遗传的几率是很小的,不能仅凭外貌来判断鸽子的好坏。即使很丑的鸽子,只要身体健康就不应轻易丢弃。要让它们在训放中鉴定。

赛绩鸽和品评鸽是从两种不同角度上来要求的,决不能混为一谈。许多鸽友一鸽上手就用手感、外貌来断定鸽质好坏,这是不慎重的。这会断送许多优秀的赛绩鸽。世界上许多丑鸽成为一代铭鸽的事例是很多的。因此鉴赛绩鸽不能光看外貌、眼睛、体型等。引进后要用透它,不要急于求成,主观愿望不要太高。想通过有限的几羽子代鸽来鉴定一羽“冠军”鸽留种的价值是操之过急的表现。操之过急的鸽友往往运气不好,自己用不出的鸽子,到了别人的手里就用出来了,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值得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