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育种:从选种到改良的深度剖析

赛鸽育种:从选种到改良的深度剖析

  • 更新日期:2025-04-14 22:30:30
  • 查看次数:

在众多关于赛鸽“育种”的文章里,常常出现内容与标题不太契合的情况。许多文章用大量篇幅谈“选种”,这虽有其合理性,毕竟在掌握“育种”技巧前,“选种”的认知需达到较高层次,但仍让人觉得有些名不副实。

单说“选种”,这就是个复杂至极的话题,即便谈上三天三夜,甚至出一本书,也未必能触及精髓,更不用说“育种”了。有些鸽友总觉得自己会鉴定鸽子,说得头头是道,可一到比赛,鸽子的表现就惨不忍睹。从他们作出的赛鸽就能看出,这些人不过是在“吹嘘”。真正会鉴定鸽子的人,必然是一位出色的育种家,因为“选种”与“育种”紧密相连。只会“选种”却不会“育种”,那不过是纸上谈兵。

养鸽者常常会感到困惑,因为十只冠军鸽往往模样各异,没有两只相同。这使得一些人试图用简单的公式来简化“选种”与“育种”,比如“某某系交配某某系”;而另一些人则把问题复杂化,像“冠军鸽交配冠军鸽”的说法。其实,人类从鸟类飞行中发现了“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理论并发明了飞机,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理论来创新赛鸽品种。

“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升鸽种的“速度性”与“稳定性”。有人认为速度好的鸽子缺乏稳定,稳定性好的鸽子缺乏速度,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对于优秀的赛鸽来说,速度和稳定是可以兼顾的。在研究赛鸽相关理论时,我们需要先做一个假设,即“在其它条件不变之下”,这样研究才能更清晰透彻。虽然这个假设在现实中很难成立,但没有它,研究可能会陷入“瞎子摸象”的误区。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鸽子,每只鸽子都有改良的空间,即便综合冠军的入赏鸽也不例外。影响鸽子稳定性与速度性的因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类。外在因素包括管理、训练、鸽舍和天气等;内在因素则涵盖肉质、骨骼、体型、体格、翅膀、眼睛和颈部等七个方面。

肉质方面,可分为坚硬型、弹性型和柔弱型。一般来说,育种鸽的肉质以弹性型为主,其他两种类型为辅。不过,有些胸肌不发达但龙骨坚硬的鸽子属于例外。骨骼有深长型、浅长型、深短型和浅短型之分,育种时浅短型不太实用,其他三种类型可相互搭配。体型主要有长筒型和三角型,长筒型鸽子速度较快,三角型鸽子稳定性较好,还有混合型的,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其速度和稳定性。体格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育种通常以中大型至中小型为主,小型为辅,大型鸽较少使用。

翅膀分为内翅和外翅,内翅影响稳定性,外翅影响速度。除了翅羽质,上臂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也是关键。鸽眼的评判标准众多,如眼志说、眼砂说、彩虹说、眼色说等,但重点在于“反应”,也就是对外界的接收性和敏感度。观察鸽眼需要经验,就像观察人类眼神能大致猜出其聪明程度和想法一样。颈部方面,雄鸽和雌鸽的颈部力量略有差异,颈部过于软弱的鸽子不宜作种。

耻骨方面,虽然有人认为龙骨末端与耻骨间的距离近、两个耻骨间的距离不大在口评会中较受关注,但在比赛成绩上影响不大。不过作种时要注意耻骨要坚硬,龙骨末端与两耻骨间的肌肉要坚实。种鸽健康欠佳时,作出的仔鸽在这方面可能会有缺陷。

有位鸽友说自己作出的10羽赛鸽漂亮得不知如何插组,这在行家看来是外行话。因为即使一对种鸽作出的仔鸽,也可能一羽速度快、一羽稳定性好。赛季在夏、秋季,天气稳定,可选择速度快的仔鸽主插;赛季在春、冬,天气不稳定,则选择稳定性好的仔鸽主插。而且10羽赛鸽不可能出自同一对种鸽,差异会更大。事实也证明,这位鸽友的10羽赛鸽全军覆没。

育种的基本原则是稳定性与速度性搭配,目的是同时提高稳定性和速度性。但这不是简单地用综合入赏鸽配单关入赏鸽,或用伯马鸽配综合入赏鸽。育种方法多样,以某系统配某系统的做法可能偶尔成功,但难以保证绝对和永远的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特性具有排他性。比如三角型体型的鸽子,胸肌发达、爆发力强,短距离速度快,但随着距离增加,爆发力减弱,风阻和羽翼活动效果变差,速度变慢。而有些特性不具排他性,如具有极佳内翼的赛鸽,在一般天气下成绩稳定,且增加速度性也是有可能的,比如降低风阻、加强外翅作用等。

稳定性并非仅指能在恶劣天候归返的鸽子,而是在天气条件不变时,每次使翔都能以相近速度归返的鸽子,且稳定性有距离长短之分。在恶劣天候中归返的鸽子,有的具有稳定性,有的则不然,还有可能是速度鸽。

育种目的分为种鸽育种和赛鸽育种。种鸽育种可能会采用极端方式,如极端近亲、极端速度、极端小型等;赛鸽育种则应避免极端,趋于适中,这样才可能作出更出色的赛鸽。

影响鸽子的因素中,外在因素较难控制,内在因素相对容易掌握。鸽子的稳定性和速度性几乎都可通过“育种”改进,但遗传因子变幻莫测,会影响“育种”成功率,因此严格的“选种”至关重要,期望下代能遗传父母鸽的优点。

不同的恶劣天候对鸽子的要求不同。逆风天(九月中旬到二月中旬,由南向北飞逆强大的东北季风)需注意肘关节;气流不稳定的天候(二月中旬到六月下旬)需注意腕关节。大多数逆风鸽在一般天气下速度较差,兼具逆风、气流不稳定飞翔能力的鸽子极为稀少,这类鸽子十分珍贵,可参考“雄猫式”飞机,但鸽子是自然反应,与飞机的人为操作有所不同。

有外国鸽友说五十年间未引进异系种鸽,这并非难事。很多鸽友刚开始的基础鸽不止一对,按照速度性配稳定性的配对原则,第二代可产生速度鸽和稳定鸽,再进行合理配对和严格淘汰,近亲退化的机率极小。但不会选种或淘汰不严的鸽友,可能很快就会放弃。

同系鸽子饲养越久,对该系鸽的育种就越得心应手。正常天候下有表现的鸽系较易配对,恶天候的鸽系则较难改良。鸽子的遗传有迹可循,育种者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掌握上代特性。

在育种经验上,有个观点可供参考:当某对种鸽不太速配时,第一孵作出的仔鸽可能较好;当某对种鸽很速配时,优异的仔鸽可能在第二孵以后出现,且种鸽年龄越大,后代优越性越高。

总之,养鸽者在育种时,一方面要保留上代的优异性,另一方面要增加新的优异性。谨慎选择外系鸽杂交,严格淘汰本系鸽,了解特性的排他性,逐步改良,或许终有成功之日。以上浅见,望鸽友们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