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夺冠秘籍:种鸽选择与培育之道
- 更新日期:2025-04-18 15:21:39
- 查看次数:
无论是养鸽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心中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让自己的赛鸽在比赛中夺冠,取得优异成绩。这不仅是养鸽人的目标,更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想要年年夺冠更是难上加难。但俗话说得好,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有恒心、有决心、有毅力,认真学习养鸽知识,积极实践,掌握好种、养、训的要领,就一定能在赛鸽领域有所斩获。在这其中,种鸽的选择与培育尤为关键,它是赛鸽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一、基础种鸽的选择与培殖
每个鸽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无论规模大小、鸽主名气如何,都可能藏有优秀的赛鸽。正所谓“三类队里有一类苗”,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就能发现适合作为基础种鸽的好苗子。
从自家鸽棚发掘
我们可以先在自己的鸽棚中寻找基础种鸽。通过长时间的培育和竞训,观察哪羽鸽子的后代归巢率高且稳定。不要过于在意速度的快慢,因为速度是可以通过调理、配对和适当掺入外血来提高的。一旦发现实战效果如意的鸽子,就可以将其纳入新的基础种鸽行列。这种方式既经济实惠,又能快速见到成效。
向当地名家取经
如果在自家鸽棚中没有找到理想的基础种鸽,我们还可以将目光投向当地名家的鸽棚。选择那些赛鸽归巢率高、成绩优异、鸽群整体素质好的鸽棚,从中挑选一到两羽赛绩鸽或同辈鸽。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鸽子更能适应本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经济上也较为合算,赛绩提升的速度也会更快。
谨慎外地引进
对于有条件的鸽友来说,到外地甚至外省的种鸽棚、赛鸽棚或名家舍引进基础种鸽也是一种选择。不过,对于业余养鸽者,尤其是工薪阶层的鸽友来说,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引进。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鉴别鸽子的人来说,在自己的鸽棚或就近选择基础种鸽才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二、基础种鸽的稳定法
基础种鸽一旦确定,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切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有些鸽友看到别人买了好鸽就心动,盲目引进,结果鸽棚里鸽子数量众多,但却没有重点,比赛时归巢率低,成绩不佳。
真正的好种鸽不需要太多,一到三羽足矣。我们要科学地运用这些基础种鸽,采用一雌多雄或一雄多雌的配对方式,反复试验,在实践中鉴别优劣,去伪存真。充分发挥基础种鸽的作用,不要轻易处理自己棚里的基础种鸽。
三、对基础种鸽要定时回血提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外籍鸽不断涌入国内,我们在保留原有基础种鸽优良呼吸系统的同时,也要引进好的外血。但我们不能盲目引进,而是要将自己的基础鸽与外血进行匹配,经过试飞,证明其具有优势且成绩提高后,再将这批优胜鸽与原基础鸽回血提纯。这样既能保留原有基础种鸽的特色,又能发挥外血的优势。
回血提纯的方法有很多,如父女配、母子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配等近亲配对方式。这些方法鸽友们都比较熟悉,关键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四、个人体会与做法
回顾自己30多年的养鸽历程,虽然成绩不算突出,也没有成为名家,但赛鸽基本能站站有鸽放,年年有鸽归,还多次获得前五名、十名的好成绩。这主要得益于我始终保持鸽棚内有一到二路基础种鸽,并坚持不轻易变动。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以“汪鸟”为主,为了养好“汪鸟”,多次拜访国内名家,引进了不少种鸽。最终在湘潭罗述江老师家中寻得两羽老桃花雄,它们在500、1000、2000公里竞赛中表现出色,为我和邵阳市鸽界带来了不少荣誉。
近年来,随着500公里冲刺赛的兴起,我也引进了马太斯、威廉·吉尔特、安德勃默德、梦幻、村松白等10多种外血品系。但由于鸽棚空间有限、管理难度大,实际常用的只有两三路品种。例如,长沙杨光支援的马太斯,在实战中发挥出色,多次获得冠、亚军和前10名;吉尔特所生后代连续两年在500公里比赛中夺得亚军;安德列种的一羽灰雄连续获得500公里三个冠军。
此外,国血与外血的配对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99 - 077858号灰雄在2000年春赛中获得郑州——邵阳(900)公里冠军,打破了邵阳历史纪录。用它配的后代在2002年秋放驻马店(700公里)又获得亚军。
总之,一旦拥有了基础种鸽,就要稳定下来,认真培育、增殖和发挥它们的优势,这样才能在赛鸽领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