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探秘吴淞鸽:信鸽界的传奇故事

探秘吴淞鸽:信鸽界的传奇故事

  • 更新日期:2025-03-24 11:24:20
  • 查看次数:

信鸽的世界里,吴淞鸽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存在。但实际上,吴淞鸽并非像“全国看上海,上海看吴淞”这句流传的话语所描述的那样独霸天下。全国各地以及上海的各个区县都培育和饲养着大量优秀的种鸽和赛鸽。在上海,鸽界鼻祖李梅龄先生,还有黄钟、王复元等前辈都留下了不少良种鸽。像张顺奎的李种改良、马卫国的马家灰,以及吴尚根等鸽界名人都曾轰动一时。吴淞地区也涌现出了李永昌、金国兴、余康、曹根荣、叶志敏、朱礼平等后起之秀。此外,过去杨浦区的爱国二村、宝山县以徐关勇为代表的江湾鸽(现划归虹口区)也都声名远扬。

多年的鸽赛结果表明,超远程、远程、中程比赛的第一名并非由一人或一地垄断。吴淞鸽虽不能称天下第一,但总体实力稍强。从1985年起,上海举办过7次远程比赛,吴淞获得6次团体1名,还蝉联了五届前名次。在1000公里团体赛中,宝山区基本上独揽团体1名。1990年3批放飞三门峡比赛,前10名中除3名为普陀区、8名为闸北区所获外,其他8个名次均被宝山区收入囊中,可见宝山区在总体实力上具有较大优势。

吴淞鸽的地理环境与发展脉络

吴淞原本是宝山县的一个小镇,其隶属关系几经变革。文革后,吴淞单独建区,1988年“拆二建一”,在宝山区、吴淞区大部分地域的基础上新建宝山区。吴淞鸽主要集中在以淞兴路和凇兴西路为主体,过去的河浜即现今的淞滨路东至黄浦江边的一小三角地区以及一些当时的零星宅子所组成的极小区域,位于宝山区的东南角。

解放初期,由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饲养信鸽的人寥寥无几。1952年,吴淞只有汪顺兴和张文郁两人参加中国信鸽协会。如今,鸽友们对吴淞老桃花(砂眼)和尖子鸽很感兴趣,但相关说法众多,甚至有人因此上当受骗。按照中华信鸽大连会议精神,不采取以地方名称定信鸽品系,但吴淞鸽的叫法在大连会议之前就已被鸽友们叫顺口了。特别是在1987年,曹根荣、李兴伟获疏勒河冠亚军,杨妙根获6名(雌2名)后,《上海信鸽科研》《中华信鸽》上相继出现“血统吴淞鸽”字样。而且,国外有几十种鸽子都以地方命名见诸杂志,如比利时鸽、英国鸽、美国鸽、台鸽、京都、九亚等,也未见反对之声,所以鸽友们将吴淞地区的信鸽称为吴淞鸽也顺理成章。同时,由于诸多原因未能以个人名义命名,也就延续了这一叫法。

解放初期,吴淞镇养鸽户仅有汪顺兴、张文郁、金惠光的父亲及祖父、金国兴及其父亲、黄厚生、黄荣华的父亲黄大康、黄月亮、施风山、沈根发等十五六人。随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饲养赛鸽的人越来越多。宝山区在1984年仅有会员216人,到1990年底就有会员1422人,但在上海市仍只是一个小的鸽会组织。

吴淞鸽的辉煌战绩

吴淞鸽在鸽赛历史上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1953年,汪顺兴的鸽子获得镇江1名、徐州3名; 1954年,汪顺兴的鸽子获得北京5名、6名; 1955年,汪顺兴的鸽子获得北京1名,蒋久华的鸽子获得济南名次; 1956年,汪顺兴停养鸽子; 1958年,放飞潼关,黄厚生的鸽子获得1名,汪顺兴获得2名,柏鸿升的鸽子获得5、8、11名; 1959年,汪顺兴的鸽子获得兰州1名; 1960年,李永昌的鸽子获得西宁1名(共放52羽到4羽); 1961年,汪顺兴的鸽子获得幼鸽徐州1名、太原2名、3名,柏鸿升的鸽子获得6名; 1964年7月14日6时45分,西宁放飞120羽,到9羽,汪顺兴的鸽子获得4名、8名; 1965年春,司放北京,汪顺兴的鸽子获得1名,柏鸿升的鸽子获得5名;秋季北京全运会,汪顺兴获得1名(65 - 2531);1966年,放飞到郑州因故中断; 1975年,放飞兰州,余康获得1名,汪顺兴的鸽子获得75名; 1985年,上海500公里团体赛(等距离),苏明智的鸽子获得1名,苏雪册的鸽子获得2名,汪妙发(汪顺兴之子)的鸽子获得4名,黄永明的鸽子获得6名,曹根荣的鸽子获得10名; 1985年,放飞新安,叶志敏的鸽子获得1名,李永昌的鸽子获得4名; 1987年,放飞疏勒河,曹根荣的鸽子获得冠军,李兴伟的鸽子获得亚军,杨妙根的鸽子获得6名(雌亚军)。

从这些不完全的记录可以看出,吴淞鸽历年来表现理想且稳定,这得益于吴淞几位养鸽前辈敢于引进新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如同古代的伯乐,能够鉴别种鸽和赛鸽,并培育出了吴淞鸽这一独特的赛鸽品系。

吴淞鸽的重要血源

老桃花(砂眼)的起源

1953年秋天,吴淞镇参加信鸽协会的张文郁将从浦东联东信鸽协会会长王远静先生那里转让来的一羽雄鸽,以及从丁培新先生那里转让来的一羽飞过苏州的雌鸽,全棚转让给汪顺兴先生。其中一羽后裔在1954年放飞北京获5名(6名是从吴桂贞处引进的黄眼,吴也说不清属于何种品系)。这一对砂眼信鸽和北京5名的鸽子,经汪顺兴、柏鸿升两位同志选配、育种,其毛片体型特征大致形成一个类型,并在吴淞地区广泛繁衍,被冠以“桃花”的美名。

日本军鸽后裔

日军侵华期间,在现今国棉八厂内驻有日军并饲养军鸽。日军投降后,有部分鸽子被遗弃,该厂一位被称为茶房阿宝的扬州人收养了这些军鸽,并将一羽后裔送给汪顺兴先生。汪顺兴的这羽鸽子在1955年获得北京1名。当时,蒋久华在上海协会参加济南比赛并获名次,但中国鸽协发现这羽鸽在上海蒋久华名下放飞,要求他们放弃北京或济南名次。经商量,因北京名次较好,所以放弃了济南名次,这也证明此鸽实力不凡。

吴淞尖子——歪尾巴

1956年,同济大学教授钱宗毅先生想引进汪顺兴的一羽徐州1名。柏鸿升在钱教授家中看中一羽兖州四姐妹之一的歪尾巴黄眼雌鸽。这羽鸽子细长喙、小鼻子、中等偏小体型,上手时尾羽偏向一边,眼砂结构极好。他们商量后,请施伯兴到青莲阁交换回来,因其长相特征,被称为“歪尾巴——尖子”,后来就叫顺口了,俗称吴淞尖子。这羽歪尾巴尖子引进后,与几只雄鸽配对,下一代归巢率特高。1958年放飞潼关时,黄厚仁获1名,汪顺兴获2名,柏鸿升获4、5、8、11名,钱宗毅先生引回的两羽幼鸽也双双回归。1960年,李永昌获西宁1名的鸽子,也是歪尾巴所生兄妹配对的女儿。余康从李永昌处引进歪尾巴尖子后裔后,在1975年获兰州1名,经过精心选种配对后自成一系。其鸽子特征为颈项粗短,扛肩,薄羽片细毛的宝剑尾,每棚不足20羽,放飞最多不超过三羽,但在远距离赛中均能排在100名以内。李永昌引进外国品种杂交,他们两人在吴淞地区小有名气。

天上来鸽——奄美大刀(传说气象鸽)

1964年的一天下午,汪顺兴棚中飞进一羽戴日本足环的鸽子。当时柏鸿升、李永昌在场,展羽一看印有“奄美大刀”字样,经查日本有此地方名字。三人认为这是一羽好鸽子,便将其与1964年西宁八名的女儿配对,育出“65 - 2531”,当年获全运会冠军。春季北京放飞,汪顺兴获1名,柏鸿升获5名,这些鸽子都是歪尾巴与日本鸽杂交的后代。

这些引进的鸽子经过汪顺兴、柏鸿升选配杂交,在吴淞地区广泛繁衍。例如叶志敏在1986年新安放飞,在天气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获冠军,1989年张掖比赛获得8名、142名、155名,1990年天水比赛顾文明获得8名、玉门比赛获得2名,这些鸽子都与上述引进鸽有血缘关系。老桃花、尖子鸽的后代至今在竞赛中成绩依然出色,深受吴淞地区鸽友喜爱。汪顺兴、柏鸿升、蒋久华、李永昌、余康、徐安芳、黄月亮、金国兴、曹根荣、李兴伟等同志通过择优杂交培育出新一代鸽子,为吴淞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87年放飞疏勒河2424公里时,吴淞鸽又创造了新的高峰。

上海的李梅龄、黄钟、王福元和宝山区月浦人周逸熙等先生为了祖国的信鸽事业,用美元从国外进口铭鸽,他们是我国信鸽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而宝山区吴淞地区的养鸽前辈则采取土洋结合、洋为中用的方法,择优杂交育出优良的赛鸽,这既符合达尔文和巴浦洛夫的杂交产生优势的学说,也符合优存劣汰的生物进化论理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鸽友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鸽系,为中国信鸽事业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