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鸽史中的杰出前辈:李妙祥、郭培基与李祖光
- 更新日期:2025-03-26 18:07:04
- 查看次数:
全国广大鸽友对上海解放前到建国后养鸽前辈的了解,可能最多只知道几个人,对于李梅龄和汪顺兴知名的大师以外,与其同时期的养鸽前辈,可能还未听说过。笔者自本篇起,以上海信鸽史料为根据,给广大鸽友介绍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养鸽前辈。载入《上海信鸽史》的前辈共有68位,按出生年龄大的先后排列介绍。(依据《上海信鸽史》资料)
第一篇文章发布后,笔者看到一位鸽友留言说:“那都是历史,有多少水分呢?如果想的话你就陪他们去吧”。
笔者认为:无论是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的历史,以及各类题材、各行各业的历史,我们都应该实事求是地继承和发扬历史,并尊重历史。这位留言者出言不逊,显然是缺乏教养、缺少道德的人。笔者认为对待历史可以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去理解。我们可以吸取前辈有益的经验,而那些我们认为不可取的部分可以不予理睬。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给历史留下烙印,何必口出污秽呢!为什么不以探讨的方式评论呢!希望有这种行为的鸽友能够改正这种毛病。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几位重要的上海信鸽前辈:
李妙祥(1921--1998年)
李妙祥是上海市人。童年时因左腿患病,手术后行动不便,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蹦蹦跳跳玩耍,于是开始养鸟、养鸽。当时他的邻居赵文斌有6羽“李鸟”,担心养不好,又怕被人偷走,便与李妙祥商量将鸽子寄养在他家,孵出的幼鸽一人一半。从此,李妙祥拥有了一群“李鸟”。他曾获得以下比赛成绩:蚌埠428公里亚军、徐州516公里第4名、江山400公里冠军、开封780公里第13名和第47名、1000公里第18名、第40名和第50名。
1954年,李妙祥加入沪西信鸽会。长宁区信鸽协会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后勤组组长,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体育“先进个人”。后来因为房屋动迁,搬到航华新居后,才离开了难舍难分的鸽会工作。
郭培基前辈
郭培基是广东省人,是上海鸽界的前辈。早年参加上海信鸽会时,他养了一棚麒麟花。上海沦陷期间,日军禁止百姓养鸽,上海信鸽会不得不停止活动,养鸽活动转入地下。他凭借与永安公司老板郭琳爽的族亲关系,联系永安公司九重天的天韵楼作为鸽友聚集活动的场所。每周日下午三、四点钟,鸽友们如孙竹霖、何家梁、徐可久、谢世全、朱永年等在这里品茶、赏鸽、畅谈鸽经。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加入“中国胜利信鸽协会”(C.V.U.),并担任理事。解放初期C.V.U.解体后,他参与创建“和平信鸽会”,并出任副会长(会长为李祖光)。
李祖光
李祖光是上海鸽界的前辈,毕业于光华大学生物系。“李祖光沙爱昂”品系的育成者之一。他曾任“上海信鸽会”理事。李祖光早年家境殷实,曾是大业印钞厂的老板。他一生酷爱养鸽,尤其钟情于“沙爱昂”,棚内只养沙爱昂系的鸽子。他与陈飞鸿是同学,共同的爱好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在培育沙爱昂系种鸽的过程中,两人联手合作,优势互补,“李祖光沙爱昂系”成为现今鸽界公认的国血品系之一。
“李祖光沙爱昂系”具有耐恶劣气候的特点,擅长长程和超远程比赛,在多次参赛中均取得佳绩。他输送给别人的鸽子也屡获好成绩。杨登元引进他的鸽子作为基础种鸽,育成了以超远程为主的“杨家绛”,在全国特别是在四川多山地区颇具影响力。
尽管李祖光本人因历史原因在解放后退出了鸽界,但“李祖光沙爱昂”品系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前辈们不仅在赛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更为我国信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贡献,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