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上海信鸽史中的杰出前辈:高芝泉、丁瑞青与陈飞鸿

上海信鸽史中的杰出前辈:高芝泉、丁瑞青与陈飞鸿

  • 更新日期:2025-03-26 18:18:20
  • 查看次数:

全国广大鸽友对上海解放前到建国后养鸽前辈的了解,可能最多只知道几个人,对于李梅龄和汪顺兴知名的大师以外,与其同时期的养鸽前辈,可能还未听说过。笔者自本篇起,以上海信鸽史料为根据,给广大鸽友介绍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养鸽前辈。载入《上海信鸽史》的前辈共有68位,按出生年龄大的先后排列介绍。

第一篇发出后,笔者看到下面的一位鸽友留言是这样说的:“那都是历史,有多少水分呢?如果想的话你就陪他们去吧。”笔者认为:不管是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的历史,以及各类题材、各行各业的历史,我们后人都应该实事求是地继承发扬历史和尊重历史。这位留言者还出言不逊,肯定是少家失教、缺德少知、灭师欺祖、不孝之徒。笔者认为对待历史可以“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去理解。把前辈有益的东西接过来,你认为不可取的可以不予理睬,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给历史留下烙印,何必口出污秽呢!为什么不能以探讨的方式评论呢!希望有这种行为的鸽友改一改这种毛病。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几位载入《上海信鸽史》的前辈及其贡献。

高芝泉

生于1919年,上海鸽界前辈,养鸽行家,上海市南市区(现在和黄浦区合并)政协委员。上世纪30年代即开始养鸽,1946年和朱永年等一起发起建立中国胜利信鸽协会(C.V.U)。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作为市政府公务人员和鸽界名人,受国民党上海市市长吴国桢指派和陈其慧一起,去南京阴阳营日本军鸽管理所接收日本军鸽,在3000羽中挑选了200羽(其他2800羽对社会上鸽友处理,胡桂桢全部买走),带回上海,养在上海市警察局警鸽股。以后陆续流至各地鸽友,对改善上海鸽群、鸽质起了积极的作用。

丁瑞青

生于1920年,江苏无锡人,上海鸽界前辈,曾任中国胜利信鸽协会(C.V.U.)常务理事。上海解放后,C.V.U.解体,分裂成“中国”、“上海”两大鸽会。他为集鸽、司放方便(其家临近上海火车站),与1952年创立标准信鸽会,并出任主任(会长)。1955年标准信鸽会并入中国信鸽会。

他从小爱鸽、养鸽,凭借其经济实力,购得不少优良品系鸽,尤其钟情于黄钟的“黄鸟”,同时也购得李鸟及其他品系鸽。胡桂桢一羽“7252”桃花雌,曾获5项冠军,他花一万元购入。最盛时期,他在彭泽路住宅晒台上的鸽棚饲养信鸽200多羽。管理、饲养信鸽主要由其胞弟丁瑞全负责,兄弟二人珠联璧合,以丁瑞青名义参加各种竞翔,曾获1953年徐州第5名、1958年蚌埠第2名、1962年西安第7名、1967年西安47名。其他鸽友以他们的鸽子做种源均获得不少高位名次。

陈飞鸿(1920--1996)

上海鸽界前辈,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光华大学,原读经济系,因热爱信鸽转读生物系。少时家境盈实,8岁开始养鸽,经常参加竞翔比赛,十几岁时在鸽界已小有名气,曾因赛绩优异而获“C.V.U.荣誉8号棚”称号。以后陆续参与创办“联合”、“沪西”鸽会,并积极参加工作。他办事公正认真,为人坦诚正直,对不合理的现象能予以抵制,深得同仁好评。

他对“西翁”鸽极为痴迷,棚内非西翁鸽不养,特别喜爱红羽色的西翁。上世纪50年代末因患病,经医生建议辞去工作,以后全力以赴投入养鸽之中,他和李祖光一起,是养“上海沙爱昂”鸽的领军人物。

1987年,他的一羽“沙爱昂”鸽在2424公里甘肃疏勒河超远程比赛中归巢获得上海雌组10名,静安区冠军,全国第三届品评赛冠军。

这些前辈们不仅在自己的养鸽数十年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并且为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信鸽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