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上海信鸽史中的杰出前辈:许建琳、刘务波与张锡坤

上海信鸽史中的杰出前辈:许建琳、刘务波与张锡坤

  • 更新日期:2025-03-27 08:07:49
  • 查看次数:

在全国鸽友的认知里,提及上海解放前到建国后的养鸽前辈,多数人仅知晓李梅龄和汪顺兴等知名大师,其实,还有众多同时期的养鸽开拓者和奠基者鲜为人知。从本篇开始,笔者将依据上海信鸽史料,为广大鸽友介绍载入《上海信鸽史》的养鸽前辈。这些前辈共有68位,后续将按出生年龄先后依次介绍(资料源自“金永昌、俞汉勤、陈光甫、庄妙福、周丕声、顾澄海”编著的《上海信鸽史》)。

文章发出后,有一位鸽友留言称:“那都是历史,有多少水分呢?如果想的话你就陪他们去吧。”在笔者看来,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对于各类题材、各行各业的历史,后人都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继承、发扬和尊重。这位留言者不仅言语不当,还暴露出缺乏教养、道德缺失、不尊重先辈等问题。对待历史,我们应“一分为二”地分析与理解,汲取前辈有益的经验,摒弃不可取之处。毕竟,每个人都会在历史中留下印记,我们应以探讨的方式进行评论,希望有此类不当行为的鸽友能加以改正。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位值得铭记的养鸽前辈。

许建琳,1927年生于上海。青年时期,他是一名足球运动员。1950年,许建琳开启了养鸽生涯,1954年经李妙祥先生介绍,加入“和平信鸽协会”,棚号为17号。他曾担任第一届徐汇区信鸽协会组织委员,2000年荣获上海市信鸽协会荣誉委员称号。

初入鸽界时,许建琳得到鸽界前辈李祖光先生的关怀与指导。1952年,李祖光先生因故不再养鸽,赠予他数羽良鸽,可惜这些鸽子随后被盗。此后,许建琳开始饲养“李鸟”,并对其情有独钟,他直接从李梅龄医生处引进6羽种鸽。他认为,“李鸟”是我国先辈养鸽家李梅龄先生精心培育的优良品种,但为了让“李鸟”保持优势,需不断引入新的优秀血统。事实证明,他驯养的“李鸟”在短、中、远、超远程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比如,在1000公里三门峡比赛中,他的赛鸽获得徐汇区冠军(参赛1500羽);在另一场7732羽赛鸽参与的三门峡比赛中,获第6名;500公里宿县比赛获得第7名(参赛1500羽);比赛兰州时,他参赛5羽归巢4羽。

刘务波同样出生于1927年,祖籍河北省冀县。他曾担任恒生染织厂、上海棉织四厂、上海棉织22厂副厂长,后出任深圳市南方纺织公司总经理。刘务波自幼热爱鸽子,50年代初加入中国信鸽协会。60年代初,上海有“中国”“上海”“和平”“沪西”四个信鸽协会。1964年,四个协会酝酿合并,筹备成立统一的上海市信鸽协会,各派代表参与筹备工作,刘务波作为中国信鸽协会的代表,为鸽会的统一做出了大量贡献。上海市信鸽协会成立后,他出任第一副主任委员。他与周国平合养的赛鸽在1962年比赛西安(1000多公里)中获得冠军,他自己鸽舍的赛鸽也取得了第13名和一羽归巢的佳绩,此外,还曾获得张掖2000公里第25名、开封冠军。

张锡坤(1928 - 2003),浙江慈溪人。13岁来到上海,在中药铺当药工。他生性耿直、豪爽,重情重义,自幼喜爱养鸽。早年,他与周延禧、丁瑞青兄弟交往密切。1958 - 1959年,他的赛鸽在高资、滁县、符离集比赛中获得高位名次。1965年,他用郑州白雌配红轮雄(当年幼鸽),其后代赛鸽在1969年上海市比赛张掖2000公里中获得冠军。此后,他对白鸽情有独钟,决心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锡坤白”。他的“锡坤白”在兰州、西宁、清水等超长距离比赛中均取得成功。在长距离、超长距离赛程里,即便面对日本、欧美的白鸽,“锡坤白”也毫不逊色,在世界鸽界独树一帜。笔者在1997年曾对张锡坤前辈进行采访,并发表了“1997年采访白鸽前辈张锡坤”的相关文章。

这些养鸽前辈们用自己的热爱与坚持,为上海信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的故事和经验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