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从伯乐相马到鸽界鉴鸽:探寻鉴选之妙

从伯乐相马到鸽界鉴鸽:探寻鉴选之妙

  • 更新日期:2025-03-30 07:59:42
  • 查看次数:

在养鸽之初,羽衣就对伯乐相马的神奇技艺心驰神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感叹,更是让他唏嘘不已。当时的羽衣,抱定一个坚定的信念——要成为鸽界的伯乐。然而,几年过去,他不仅没能成为鸽界伯乐,甚至渐渐远离了鸽界。

想成为鸽界伯乐,真如痴人说梦一般。悠悠几千年,马的数量难以计数,那些养马的马夫、用马的将军士兵、贩马的商人更是多如恒河沙数,可真正懂马、能识别出千里马的人又有几个呢?

《列子》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伯乐年老时,秦穆公召见他,说道:“老家伙,你也快到入土的年纪了,看看你的徒子徒孙中,有没有能传承你衣钵,替我去寻找千里马的人?”伯乐皱着眉头回答:“大王,一般的好马特征明显,从外表筋骨就能看出。但真正的千里马,外表和一般好马并无明显区别,它的特质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跑起来速度极快,快到看不到飞扬的尘土,也找不到马蹄印。我的徒子徒孙资质平庸,最多只能忽悠下马贩子,赚点小钱,不配为大王寻找千里马。一般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但千里马的特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们无法掌握。不过,我有个发小叫九方皋,是个樵夫,他的相马技术在我之上!”

穆公听后大喜,立刻召见九方皋,让他去寻找千里马。两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来报告:“我找到一匹千里马了。”穆公忙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放在沙丘那里了。”穆公满心欢喜,派人去把马取回,结果令人大跌眼镜——那竟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十分不悦,找来伯乐训斥道:“老孙啊,你推荐的相马高手太不靠谱了,连毛色、公母都分不清,还怎么相出千里马?”

伯乐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他识别马的技术竟高超到这种程度!这正是他比我强千倍万倍,甚至无法估量的长处。九方皋看到的是马的精神和机能,他看马时,只关注马的特征而非皮毛,注重本质,摒弃现象;只看该看的,不注意不该看的;审察研究时,只专注该审察的方面,抛弃不必审察的方面。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本身的价值,这就是他超过我的地方。”等把那匹马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众人一看,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真正让羽衣死心的,是偶然看到的两篇报道。一篇说的是比利时伟大赛鸽家胡本,另一篇讲的是有“幼鸽赛之王”称号的荷兰赛鸽家夏拉肯。

胡本鉴鸽、赛鸽可是祖传手艺,从祖父那辈就开始育种、赛鸽,赛绩惊人。夏拉肯号称荷兰“幼鸽赛之王”,鸽友们送他“奥尔良市长”的称号,还身兼世界五家最著名鸽报的特约撰稿人。这两人的声望和鉴鸽水平,莫说羽衣,就是国内顶尖的鸽界高手也难望其项背。

然而,即便是胡本、夏拉肯这样的鸽界顶尖人物,在鉴鸽时也会出现致命失误。胡本的“年轻艺术家”数度送人都没人要,若不是机缘巧合,早被胡本淘汰了,可正是这只鸽子成就了胡本家族。夏拉肯的“丝丝”号的经历也与之类似。

马在地上跑,鸽子在天上飞,相“千里马”与鉴“超级鸽”是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即便我们成不了“鸽界”伯乐,多学一点、多懂一些,是否就能在同场竞技中领先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