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翅膀与尾翅的奥秘:决胜飞行的关键要素
- 更新日期:2025-03-27 13:57:05
- 查看次数:
在赛鸽的世界里,翅膀就如同运动员的双腿,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长跑和短跑对运动员腿部的要求截然不同,同理,赛鸽在不同赛程中,对翅膀的条件也有着特定的要求。一双优质的翅膀,即便赛鸽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也极有可能在赛场上脱颖而出;反之,若翅膀条件不佳,其他方面再出色,也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那么,什么样的翅膀才算是比较好的呢?这里强调“比较好”而非“最好”,是因为事物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标准。
对于短程鸽赛而言,翅膀不宜过长,通常应短于尾翅的黑线,或者刚好压在黑线边缘。翅膀有宽条和窄条之分,且宽条和窄条的鸽子都曾诞生过冠军。其实,判断翅膀好坏有两个重要标准。其一,翅膀与身体的比例要协调,即鸽体面积和翅膀面积的比例恰到好处,这样鸽子在腾飞时才能轻盈自如。其二,翅膀在飞行过程中,主轴的转动频率要快。我们可以联想划船的动作来理解,南方会划船的人较多,北方也不乏划船能手。用木桨划船时,桨深入水中,大面积向后划水使船前行。转动桨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桨面提起再放入水中用力向后划动;另一种是把桨面侧成桨尖(薄面)从水中向前推动,然后再换成平面(宽面)向后划动,让船迅速前进。赛鸽在比赛时采用的就是第二种飞行形式,其主轴如此运动,能使鸽子快速向前飞行。
鸽子在飞行时,当鸽翅向下向后给力,鸽体浮气向前冲击前进,但翅膀运动也会产生阻力。这时就需要变换翅膀运动方向,将整面积(不透风的面积)变为小面积(透风的面积),以减少阻力。通过大面积换小面积的反复运动,增加划动面,减少迎风面,这种飞行方式可称为“夹翅前进”。赛鸽飞行时双翅呈45度向后划动,而非平时扇大膀上下扇动,就如同蛙泳时双臂向下向内45度划水,再从胸前伸出双臂的动作。
优质的赛鸽翅膀,根管要粗,根尖要细,管内充满空气,管根坚挺,管尖柔软且富有弹性,管根和管尖都不易折断。翅膀管三分之二粗,三分之二以外细较为理想。宽条翅膀为了与鸽体平衡,要短一些,离尾翅黑线远一点;窄条翅膀则需要长一点,但也不能超过尾翅的黑线。副羽短于主羽第一条一指为宜,这样能强迫主羽快速扇动,加快频率;若副羽过大,滑翔时间长,会使主羽扇动速度减缓。宽条翅膀根部与尖部几乎一致,条羽较满,必须保证滑行瞬间空气能从翅膀空隙处流出,以推动身体向前冲击前进。
从实际比赛成绩来看,宽条的快速鸽相对较少,窄条鸽子取得好成绩的情况更多。窄条根部宽而满,三分之一处逐渐变细,有尖细和圆头之分(这里的圆头也是窄细性的,宽条大部分是平条,也有圆头)。赛鸽飞行时要像“兜风”一样,把风压到身体下面,使身体被风力托起飘在空中。同时,破风时要保证鸽体不落且前冲,还要减少空气阻力,这才是好翅膀的要求。
要鉴定赛鸽的优质翅膀,可以打开翅膀观察。平看羽尖部是否在三分之一处开始分开缝隙,羽面向下内扣较好;7、8、9、10条等齐,或者7、8顺高,9条微长,10条顺低。从侧面看,每羽翅膀都应有缝隙,不能上羽压下羽紧贴无缝隙,这是判断翅膀飞行快慢的关键。总结来说,赛鸽飞行快慢的重要条件是副羽短于主羽第一条,侧面有缝隙,虽然中轴转动无法直接看到,但可通过这些特征来判断中轴转动的快慢。
除了翅膀,尾翅对赛鸽飞行也至关重要。尾翅要与身体比率协调,不能太长太大,适中为好。尾翅要紧不能散,一般以一指尾或剑尾为佳。尾部太散太长,流线不好,会影响飞行速度。因为太散太长会托风,托风面积大,翅膀扇动就会变慢;托风面积小,翅膀扇动快。只有当鸽体下坠时翅膀用力扇动,才能保证鸽体平衡前冲(这里主要考虑中短距离飞行)。
当然,翅膀和尾翅只是赛鸽飞行的重要条件,眼睛也能反映鸽子大脑是否聪明,同样不可忽视。赛鸽的飞行表现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关键要素,有助于鸽友们挑选出更具潜力的赛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