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鸽史中的杰出前辈:杨登元、周加祥与高俊华
- 更新日期:2025-03-27 14:00:47
- 查看次数:
在信鸽的世界里,上海的养鸽历史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众多养鸽前辈用他们的智慧和热爱,为这片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大多数鸽友可能仅知晓李梅龄和汪顺兴等知名大师,但实际上,还有许多同时期的养鸽开拓者和奠基者值得我们去认识和了解。从本篇起,笔者将依据《上海信鸽史》,按出生年龄先后顺序,为广大鸽友介绍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68位前辈。
在第一篇发布后,有鸽友留言质疑历史的真实性,甚至出言不逊。然而,我们应该明白,无论处于哪个历史阶段,对待各行各业的历史,后人都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继承、发扬和尊重。对于历史,我们完全可以“一分为二”地分析理解,汲取有益部分,摒弃不可取之处。每个人都会在历史中留下印记,以探讨的方式评论才是正确的态度,希望这类鸽友能改正错误。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几位养鸽前辈的故事。
杨登元(1930 - 1999),江苏高邮人,回族。解放前,他与胞兄杨登高来到上海某织布厂做工,并在厂中开始养鸽生涯。他崇尚李祖光沙爱昂,上世纪五十年代,先后从朱永茂和孙德兴处购进原环进口鸽子做种。他培育出的赛鸽成绩斐然,中国59 - 52492雄绛幼鸽在郑州当日归巢,荣获亚军并打破市纪录,还育出多羽如湟源三名等超长距离赛鸽。1962年获无锡第三名,1963年获常州第三名,1992年获福州第二名。杨登元对沙爱昂系在中国的发展贡献巨大,他的鸽舍中拥有中国53 - 5148(雄雨点)、联合55 - 5800绛雄、和平57 - 6005雄绛等著名种鸽,不少人引进他的种鸽都培育出优秀赛鸽。
周加祥出生于1931年,原是上海化工轻工公司技术员,自幼热爱养鸽。早年他参加“和平”信鸽会并出任副会长,1964年,在四个鸽会合并筹备“上海信鸽协会”时,他作为“和平”鸽会代表参与筹备工作。协会成立后,他担任秘书组组长,为人踏实、和气,不计个人得失与地位高低,深受大家好评。文革期间,鸽会遭受冲击,工作困难重重,但他坚持与大家到鸽会活动,负责科研工作,协助办好科研刊物,抵制极左思潮的破坏,为捍卫协会合法地位积极努力。
高俊华同样出生于1931年,江苏常州人,自幼养鸽。他和表兄钱振元、胞弟高兆泉、高兆盘运用远亲交配法定向培育出新品“G绛”,在多年竞翔中多次获得冠亚军,在鸽坛颇具影响。他提出的“三级训练法”等理论,对信鸽训放和竞翔有积极作用,其著作《信鸽培育经验谈》总结了几十年养鸽经验,具有较高实用价值。1965年,他被上海市鸽协聘为专职干事,勤恳为鸽会工作。文革中,面对“红卫兵”“造反派”对养鸽的污蔑,他挺身而出,以详实材料和雄辩口才力陈养鸽“十大作用”,为会员争气,为鸽会正名,赢得普遍赞扬。
这些养鸽前辈们在不同时期为上海信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们的故事和经验是信鸽历史中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