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鸽史中的杰出前辈:孙桐泉与吴仲康
- 更新日期:2025-03-28 11:31:06
- 查看次数:
在全国鸽友的认知里,对于上海从解放前到建国后的养鸽前辈,大多仅熟知李梅龄、汪顺兴等知名大师。其实,同时期还有众多开拓和奠基者,他们的故事和贡献同样值得被铭记。接下来,笔者将依据《上海信鸽史》(由金永昌、俞汉勤、陈光甫、庄妙福、周丕声、顾澄海编著),为广大鸽友陆续介绍这68位载入上海信鸽史册的养鸽前辈,按出生年龄大小依次呈现。
首篇文章发出后,有一位鸽友留言质疑:“那都是历史,有多少水分呢?如果想的话你就陪他们去吧。”对于这样的言论,笔者深感痛心。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各个领域的历史都应得到我们后人实事求是地继承、发扬与尊重。这位留言者不仅出言不逊,更暴露出其缺乏教养、品德缺失、不尊重先辈的问题。我们对待历史应秉持“一分为二”的态度,汲取前辈有益的经验,摒弃不可取之处。每个人都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我们应以探讨的方式理性评论,而非口出污秽。希望有此类行为的鸽友能够改正。
下面为大家介绍两位养鸽前辈。
孙桐泉:信鸽事业的坚守者与开拓者
孙桐泉出生于1939年,祖籍江苏盐城。11岁时,受鸽界前辈——父亲孙竹霖的影响,他开启了长达60年的养鸽生涯。“文化大革命”期间,市鸽会遭受严重冲击,运输停止、竞翔中断、通信切断,但孙桐泉挺身而出,与张伯祥等同志携手,冲破重重阻力,逐步恢复了信鸽竞翔工作。
徐汇区鸽协成立后,孙桐泉担任委员,积极协助鸽协处理日常事务。他不遗余力地宣传“文明养鸽、科学养鸽”的理念,还积极与中外鸽友交流互动,为上海信鸽走向世界贡献了力量。他曾担任上海鸽会老年鸽友联谊会副主任,并在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信鸽协会荣誉会员称号。
在赛鸽成绩方面,孙桐泉更是成绩斐然。1968年,他的赛鸽在潼关比赛中获得第6名和第35名;1969年,孟塬比赛获得第15名;1974年秋徐州赛中,斩获第2 - 3名;1981年西宁赛获得第14名;1998年上海赛鸽俱乐部500公里赛中取得第2名;2000年清水堡赛,他的赛鸽获得徐汇区第3名,还在老年组中夺得冠军和亚军,郑州国家赛老年组冠军;2001年三门峡老年组获得第3名,天水赛冠军。
吴仲康:科学养鸽理念的倡导者
吴仲康出生于1940年,江苏无锡人,拥有大专文化。1966年,他正式开始独立养鸽,但受当时环境条件限制,养鸽之路几经波折。上世纪80年代末,搬迁新居后,他在阳台上搭建鸽棚,正式开启稳定的养鸽生活。
吴仲康崇尚“西翁”鸽系,但并不局限于此,他提倡种鸽“按我所爱,为我所用”的原则。作为《中华信鸽》杂志特约撰稿人,他积极倡导养鸽要“鸽人要律己,社会要宽容”,强调科学养鸽、文明养鸽的重要性,主张鸽会规范工作、依法行政。
他所养的赛鸽多为红色,对赛鸽的速度、外观和归巢率有着严格要求。1997年,他棚内一羽94 - 223465雄绛鸽在1040公里比赛中当日归巢,荣获上海市品评冠军、第13届全国品评亚军。此后,又连续四年在武威、清水堡的超远程比赛中取得4羽好成绩。2004年,在第6届上海市信鸽协会代表大会上,他被授予荣誉委员称号。
这些养鸽前辈们用他们的热爱、坚持和智慧,为上海信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的故事和经验,值得每一位鸽友去学习和传承。后续,笔者将继续为大家介绍更多养鸽前辈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