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养鸽看眼常见失误及鉴鸽误区解析

养鸽看眼常见失误及鉴鸽误区解析

  • 更新日期:2025-03-28 11:35:15
  • 查看次数:

在鸽界,笔者并非养鸽高手,赛鸽之路也未取得显著成绩。但凭借多年养鸽积累的经验,以及参观他人信鸽的所见所感,想在此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尤其是关于看眼鉴鸽时容易出现的常见失误。

看眼鉴鸽的常见失误

标准运用错误

很多人在鉴鸽时,看眼标准不明确。例如,有人用远程超远程的鸽眼标准去挑选500公里平原短程赛的鸽子。要知道,不同地域、不同赛程对鸽眼有着不同的标准。就像按照詹森鸽的标准去寻找能翻越山川的赛鸽,这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以偏概全

看眼时不能只关注鸽眼而忽略了鸽子的体形,或者出现眼与体形、膀条不匹配的情况。此外,还存在重砂轻志、重面砂轻底砂、重色轻形或重形轻色等问题。一些人不懂也不看砂形结构、志形结构以及内线扣,不会将内线扣、眼志、砂、形、结构等要素整体结合起来看,常常以偏概全,仅仅以砂的情况来评判整个鸽眼,从而得出错误的鉴鸽结论。比如看眼志时,只看宽窄,不看质地,或者只看质地不看眼志形状结构。

忽视油层

不看油层是众多鸽友在看眼鉴鸽时最多、最容易犯的错误。这一细节的忽略,可能会影响对鸽子品质的准确判断。

思维误区

部分鸽友存在一根筋、爱钻牛角尖、爱抬杠的思维惯性。他们爱揪住一点不放,把特殊情况当作普遍现象,进而导致鉴鸽失误。例如,当有些散尾鸽取得好成绩后,就认为无论散尾还是一字尾的鸽子都能飞好;有无眼志的鸽子飞好了,就觉得有眼志无眼志无所谓;耻骨开的鸽子飞好了,就说耻骨开闭不重要;喉头长得浅的鸽子飞好了,就觉得喉头深浅没关系。这种片面的认知,使得一些人鉴鸽标准混乱,育种方向迷茫。他们不知道该留下哪羽鸽子、淘汰哪羽鸽子,也不知道该遵循哪位大师的标准,只能依赖放飞笼来筛选。

正确对待放飞笼与鉴鸽体系

把大量成绩鸽留下做种,看似合理,但结果往往是年年参赛,年年大量失鸽,而且育种时间也被拉长。如今,有的公棚一百公里归巢率甚至不如以前超远程千公里训放的归巢率。我们要清楚,放飞笼是验证和修正自己鉴鸽标准的手段,而不能用它来替代我们建立自己的鉴鸽体系。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鉴鸽体系,才能在养鸽、赛鸽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提高赛鸽的成绩和育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