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鸽:昔日辉煌与未来曙光
- 更新日期:2025-03-30 20:07:03
- 查看次数:
上海,作为我国现代赛鸽的发源地,亦是吴淞鸽系的诞生摇篮。回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李梅龄先生不惜巨资引进一批欧洲铭血系种鸽,这些高档种鸽繁育的后代在赛场上大放异彩,尤其是李先生的759号赛鸽在天津赛中一举夺魁,让“李鸟”鸽系声名远扬。此后,王福源、李祖光等先生以及张亮舒、张亮能两兄弟引进美国的西翁及司达沙种鸽,何家梁先生引进比利时种鸽(“培尔琴”),旅居上海的外籍鸽友的种赛鸽,还有抗战胜利后胡桂桢拍下的日本军鸽,这些前辈引进的种鸽共同构成了我国超远程血统的根基,也为现代赛鸽发展奠定了基础。
闻名遐迩的“吴淞鸽”正是在这些引进种鸽的基础上,由吴淞镇的汪顺兴、李永昌等人通过“土洋结合”的方式培育出的首个国产品系。吴淞鸽的种系源鸽来源繁杂,包括浦东王渊静之鸽、丁培新一羽种鸽、日本军鸽后裔、同济大学钱教授的西翁鸽、陆金发种鸽、日本天落鸽等,培育出了世界闻名的吴淞老桃花、吴淞尖嘴两路黄金血系。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吴淞鸽在赛场上成绩斐然,斩获了镇江冠军、徐州季军、北京冠军等众多荣誉。九十年代,在上海市超远程的天水赛、武威赛等赛事中,吴淞鸽更是几乎垄断赛场,冠军及高位成绩屡见不鲜。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鸽友引进吴淞鸽后,也飞出无数冠亚季军及高位赛绩,吴淞鸽系就此确立并得到广大鸽友的认可。吴淞鸽系以汪顺兴为育种核心,柏鸿升、李永昌等吴淞养鸽者为辅,经过吴淞地区广大鸽友多年的实践参赛,形成了在中距离、长距离、超长距离赛事中表现出色的鸽系。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部分先富起来的鸽友大量引进欧美铭血系外籍赛种鸽,短距离、中距离比赛迅速崛起。许多鸽友杀掉李鸟、双阳(西翁)、吴淞鸽等上个世纪培育的超远程血系鸽,转而饲养外籍中短程快速赛鸽,这成为国内超远程鸽系衰退的主要原因。如今,整个上海市驯养吴淞鸽的鸽友寥寥无几,即便在吴淞鸽的大本营宝山区,也仅有汪妙发(汪顺兴次子)、张兴全(跃龙鸟)等极少数鸽友保留着血统较完整、质量较高的吴淞鸽,其他鸽友驯养的赛种鸽质量参差不齐。
2005年之前,吴淞鸽等超长程赛鸽在超远程赛上表现卓越,高位入赏率和总体入赏率都很高。但从2006年起,优秀的外籍赛鸽后代“本土化”,在超远程比赛中表现强劲,冠军高位不断涌现,入赏有效名次比例大幅提高。实际上,许多外籍血系鸽参加超远程赛,是因为它们在中短距离表现欠佳,但归巢稳定性好,外观长相和血统也较为优良,鸽主不舍得弃养,便让它们参加长程、超长程比赛,结果部分赛鸽不仅归巢,还能获奖。在上海地区,正规进口外籍血系赛鸽并繁衍已有二十年左右,很多外籍血系赛鸽能在超远程赛中归巢,个别鸽友的外籍血统超远程赛鸽归巢率较高,整个家族发挥也较为出色。如今,上海超远程赛鸽的现状是驯养吴淞鸽的鸽友归巢者寥寥,吴淞鸽系面临着残酷的现实。
尽管吴淞鸽驯养者偏少、参赛者少、归巢者更少,现状惨淡,但它曾经的辉煌不可磨灭。汪顺兴及其同好鸽友在经济条件不佳、饲养和训放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培育出赛绩辉煌、闻名天下的吴淞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卓绝、奋发图强的精神是吴淞鸽系的灵魂。吴淞鸽品系是我国赛鸽发展的时代产物,它是“土洋结合”的品系,是中华鸽人培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系”。吴淞鸽具有吃苦耐劳、归巢稳定性好的特性,在中长程比赛上优势明显,不仅智商较高,而且与其他品系鸽杂交融合性较好。
在新时期,改良发展吴淞鸽迫在眉睫。吴淞鸽在中长程比赛上有优势,但肌肉不够饱满,爆发力不强,在现今比赛中取得高位赛绩的几率较低。我们可以用在国内中长程发挥较好的多个品系优质外籍鸽的后代分别杂交吴淞鸽,杂交时要采取相似配,选择外观长相、体形及骨架结构、眼砂结构相似,肌肉饱满并富有弹性的细纤维型、体轻上浮感好的外籍种鸽。杂交作育的后代鸽,需经过春秋两季短程、中程、长程比赛检验,选择在早熟性、速度性等方面表现优秀的赛鸽,根据其遗传特征、飞行特性和鸽友赛事发展方向,进行长期定向育种。
杂交改良吴淞鸽根据现今及未来赛事发展方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 公棚型赛鸽:具有早熟、适应性好的特点,是中程赛稳定速度型赛鸽,参加我国西南地区和山区的春棚比赛入赏率较高。
- 中短程地方赛赛鸽:以上海地区春季五百公里联翔为例,比赛难度大,参赛鸽需在较高温度和逆风中飞翔,杂交吴淞鸽参赛可获得百名内佳绩。
- 长程赛鸽:吴淞鸽本身就是长程赛鸽,杂交后的赛鸽爆发力增强,高位入赏机会提高。如已故赛鸽家于崇学、鸽友刘广发以及吴淞鸽友叶志明、叶雪明兄弟,他们杂交吴淞鸽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吴淞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改良吴淞鸽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育种工作,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成功时不要骄傲,要继续虚心探索;失败时不要气馁,要振作精神继续努力。杂交吴淞鸽时要注意避免杂交出“四不像”品系,留种需谨慎。
上海超远程赛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参赛鸽数量从最兴盛时期的一万多羽锐减到如今的两三千羽,超远程赛项目已陷入“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尴尬境地。随着时代进步和赛鸽体制的完善,未来赛鸽“一日长程赛”和中程多关赛将成为主流赛事,这两项赛事的优势赛鸽以稳定速度型为主,一味追求速度的鸽友很难取胜。吴淞鸽是耐力速度型鸽系,经过改良后提速的吴淞鸽完全能胜任这两项比赛。
时代在发展,赛鸽也需与时俱进。喜爱吴淞鸽的朋友不应一味追求纯种,要认识到任何优秀鸽系都有优缺点。引进“优良血系”发展和完善吴淞鸽,让它在新形势下继续焕发光彩。汪顺兴老先生及其同好鸽友当年与时俱进地培育出吴淞鸽,顺应了时代赛制,如今,只要所有喜爱吴淞鸽的鸽友共同努力,保护和发展它,相信吴淞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