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公棚赛选手鸽父母鸽的十一维挑选法则

公棚赛选手鸽父母鸽的十一维挑选法则

  • 更新日期:2025-04-01 19:35:06
  • 查看次数:

在鸽友参与的公棚赛中,选手鸽的素质优劣无疑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而要培育出优秀的选手鸽,种鸽的挑选至关重要。蒲峪鸽舍的杨永铭有着十多年的参赛经验,他总结出从 11 个方面来挑选公棚父母鸽的方法,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血统纯正显个性

挑选种鸽,血统是首要考量因素。纯正的血统为佳,辈分高的鸽子往往更具优势。每个血系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以汉斯·威利·里奇 100 号为例,该血系鸽子体型偏大,多为砂眼,龙骨稍平,进食量不大,羽色常见灰和雨点,并且占巢性强。不过,随着鸽子走向市场化、商品化和产业化,个别鸽子可能不具备典型血系特征,这就需要依据个人的爱好和认识来判断。

二、竞翔历史验实力

鸽子的竞翔史能直观反映其飞行能力。要重点关注鸽子在短、中、长距离比赛中的表现,那些多次参赛且归巢稳定、分速高、能适应不同天气变化的鸽子更值得选择。参加公棚赛的鸽子,最好具有 700 公里以上的竞翔经历。

三、健康状况需留意

种鸽自身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不仅要确保鸽子表面健康,更要警惕隐性病患。有些看似健壮的鸽子,其后代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患,尤其是在交棚后发病,这无疑会让参赛一开始就处于劣势。此外,雌雄鸽都要有活力,处于良好的作育状态,才适合作为种鸽。

四、吃苦耐力不可少

赛鸽运动中,能吃苦就意味着更耐翔。春、秋赛棚常常会遇到恶劣天气,如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阴雨大雾。因此,选择的种鸽需要具备顽强的毅力,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飞行,这样在比赛中夺取名次的胜算才更大。

五、机敏反应保归巢

赛鸽在飞行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危险,拥有机敏的反应能力十分关键。机敏的鸽子在飞翔中能有效躲避天敌的攻击,准确判断最优飞行路线,避开人为设置的网和枪击,并且归巢后能快速进棚,这对于提高比赛成绩至关重要。

六、地域特点选鸽系

公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各不相同,选鸽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了解公棚所在地区是平川还是山地,以及海拔高度和不同方向的气候状况,从而选择合适的鸽子品系。例如,不能将适合飞平川的快速鸽放到大山公棚参赛,也不能把适应飞大山的艰苦鸽系交到平原公棚。

七、胆识过人勇拼搏

种鸽的胆识也是影响后代比赛表现的重要因素。要避免选择那些家飞不敢出棚、训放时胡飞乱窜、遇到鹰袭击就早早离群、竞翔意识不强、训放时经常落房落地的鸽子。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老鸽子表现优秀,但后代可能出现不良表现,所以要综合观察幼鸽的表现。

八、遗传稳定是关键

一羽竞翔成绩出色的鸽子要作为种鸽,其遗传稳定性是核心指标。优秀种鸽所出的后代在外观上应保持父母的形象特征,内在个性也应相似。如果一羽鸽子本身竞翔成绩好、入赏率高,但子代、孙代表现不佳甚至不飞路,就需要考虑其遗传是否出现问题。

九、年龄搭配有讲究

用于繁育进公棚幼鸽的父母鸽,年龄不宜超过五岁,尤其是雌鸽更要严格把控。虽然年龄大的鸽子也有获奖的可能,但获得大奖的概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雌雄鸽年龄相加五岁为最佳。种鸽通常在十个月以上开始繁育较为合适,遵循“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原则,过早使用种鸽会因发育不成熟影响其一生,尽管外观可能看不出明显特征,但实际上已经受到较大影响。

十、体型搭配要合理

如今,小体型鸽子在公棚赛中更具优势。因此,父母鸽配对时要注重体型搭配,以控制幼鸽体型。通常采用大雄小雌的配对方式较为合适,但要注意不能选用发育不良的小体型鸽子进行配对。

十一、鸽蛋质量细观察

健康的雌雄鸽配对后,一般七天左右会下蛋。蛋下齐(两枚)后,要观察其表面是否光滑、坚固。两天后在灯光下观察,应有沉积物;五天后可见点状毛细血管分布,分布越多越好;十天时,黑色覆盖面应达到 85%以上。出壳快、壳面啄茬齐、小鸽脐带收得干净的鸽蛋,培育出的幼鸽质量往往更好。

遵循以上 11 个方面挑选公棚父母鸽,鸽友们有望培育出优秀的选手鸽,在公棚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