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破解鸽子游棚难题:原因剖析与防范策略

破解鸽子游棚难题:原因剖析与防范策略

  • 更新日期:2025-04-13 12:31:06
  • 查看次数:

鸽子游棚,无疑是让广大鸽友头疼不已的烦心事。有时候,丢失的恰恰是被寄予厚望的赛鸽,甚至可能是极为优秀的种鸽。本文将深入探讨各种情况下鸽子游棚失鸽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

一、幼鸽游棚情况分析与应对

(一)刚能飞的幼鸽

幼鸽刚满月出棚时,是游失的高发期。尤其是一窝雏鸽中率先上天飞翔的那只,更容易游失。这是因为此时幼鸽体力的发育远超智力,若鸽主疏忽,让其随大群鸽长时间飞行,很容易被带远而无法归巢。 为避免这种情况,要适时让幼鸽开家。在它们还不能飞高时,让其自行走出鸽棚,熟悉周边环境,也可以让它们在棚上的进出口附近活动。等幼鸽能够自己飞上棚顶时,对周围环境已充分熟悉,就不容易迷失方向。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将幼鸽单独设棚、单独放飞。

(二)飞过一段时间的幼鸽

幼鸽家飞几天或较长时间后,仍可能出现游失现象。此时,幼鸽并非迷失方向,而是钻错了鸽棚,主要有以下原因:

  1. 遗传因素:部分幼鸽天生爱钻别人的鸽棚,但长大后在赛场上往往表现出色。例如西翁系的鸽子就有这样的特点。笔者饲养的一路优秀血统鸽子也是如此,过去为自己和其他鸽友赢得了众多荣誉,但近两年出生的幼鸽几乎都游失了。而有些鸽种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却一只都不会游失。
  2. 极端善飞:这类幼鸽飞行能力强,常常离开自家鸽群,与其他鸽群长时间飞行,从而导致游失。
  3. 体弱有病:体弱有病的幼鸽在游棚鸽中占比较大,特别是鸽主强迫它们家飞时,游失的可能性更高。

针对这些情况,要加强管理,了解自家鸽种的特点。对于有游棚遗传特点的幼鸽,适时开家后,再适时圈养几天,或者剪、绑两三根大条,限制其飞行距离,采用圈养和放飞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特别善飞的幼鸽,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于体弱有病的幼鸽,要及时发现,进行淘汰或有效治疗,避免强迫其家飞。平时要注意观察,家飞迟归是游棚的先兆,若幼鸽是因为体弱有病导致迟归,可圈养几天治病或直接淘汰;若是因为感觉鸽棚不安定,可将其圈在小笼里,拿到离鸽棚较远处放置一天后放归,让它回棚吃喝,使其感受到自家鸽棚的安定和舒适,增强恋巢欲。

二、性成熟雌鸽游棚原因与解决办法

春天出生的幼鸽到当年秋季,性腺成熟,羽毛换新,体力充沛,春情萌动。此时又正值放飞比赛季节,主人频繁抓雌鸽外出放飞,会让它们感到不安。如果雌鸽还没有配偶,就极易游失。而且,这个时期游失的雌鸽中,很大比例是优秀的种赛鸽,甚至可能是已经获得高位名次的获奖鸽。春季也是发情无配偶雌鸽游棚的高发期。 应对这种情况,要注意观察雌鸽的状态。若发现有家飞迟归的现象,可将其圈养一段时间,最好及时为其配对。

三、种鸽游棚的情形及应对措施

通常情况下,正常家飞的种鸽不会游棚,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游棚现象:

(一)喂雏期

种鸽在喂雏期需要大量的食物和微量元素。如果鸽主照料不周,种鸽可能会出去打野食,或者钻进别人的鸽棚寻找食物,从而被扣留或抓走,散养的种鸽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二)下蛋前

雌鸽准备下蛋时,如果没有合适的巢,或者主人没发现就强迫其家飞,此时雌鸽很可能钻进别人的鸽棚。

(三)失偶后

种鸽失偶后,情绪低落,思念配偶。若照顾不周到,也容易飞失。

针对种鸽游棚的情况,在喂雏期要为种鸽提供充足的食物、水和微量元素,加强管理。注意观察,避免在种鸽下蛋前和失偶后强迫其家飞,及时为其提供合适的巢位,重新配对或进行圈养。

四、其他可能导致游棚的情况及解决办法

(一)傍晚家飞

有些鸽主采用“二黑”训练法,即天亮时和傍晚快天黑时强迫鸽子家飞,这些鸽子养成了天黑飞行和归巢的习惯。如果没有采用这种训练方法的鸽主在傍晚放飞鸽子,幼鸽甚至青年鸽与实行“二黑”训练的鸽群混在一起,很可能因为天黑而被带入对方的鸽棚。 应对办法是下午家训时不要太晚,或者也采用“二黑”训练法。

(二)被人借去还回后的种鸽

种鸽被朋友借走后,在朋友的鸽棚中配对、做窝、育雏,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拿回自己鸽棚后,老巢可能已被其他鸽子占据,配偶也另寻新欢,种鸽没有立足之地,还会受到占巢鸽子的追咬,失去配偶,老巢反而成了不安定的地方,此时很可能飞失或飞回朋友的鸽棚。 解决办法是将种鸽关养数日,直到重新配对、占据巢位。最好的办法是不把种鸽借给别人,实在不行可以送小鸽。

(三)失而复得之鸽

游棚后又飞回,或者训放不归后又归来的鸽子,往往在新家生活过一段时间。重新回到自家鸽棚后,可能没有了巢位和配偶。如果鸽主不将其圈养数日,而让它与其他赛鸽一起强迫家飞,很可能再次飞回新家。 对于放飞途中钻入别人鸽棚后又飞回自家的赛鸽,有两种极端情况:一是接受了钻别人鸽棚回不了家的教训,再次放飞时不再进别人的鸽棚,成为赛场上的佼佼者;二是已经熟悉了新棚的生活,再次放飞时又回到新棚。应对方法与被人借去还回后的种鸽相同。

(四)已开棚养住的引进种鸽

在别人鸽棚中开过家的引进种鸽,在自己鸽棚配对、育雏并开家养住后,在又要下蛋前的追蛋期,巢里有雏鸽讨食,环境不安宁,急需再建巢房。如果鸽主不及时提供,种鸽可能会想起老巢,从而飞归原棚或飞失。解决方法是及时为其提供新的巢房。

(五)雨后天晴

雨后天晴,鸽子喜欢高飞、远飞,飞行时间也长,与其他鸽群相遇后,幼鸽容易游失。

总之,鸽友们要充分了解鸽子游棚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鸽子游失的情况,让自己的爱鸽健康成长,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