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信鸽种鸽选择与配对作育心得分享

信鸽种鸽选择与配对作育心得分享

  • 更新日期:2025-04-15 07:38:33
  • 查看次数:

本人投身信鸽饲养事业已逾十载,期间既有成功的喜悦,培育出不少成绩优异的赛鸽;也有失败的苦涩,积累了诸多宝贵的教训。在我看来,幸运固然是赛鸽取得佳绩的一个因素,但严格选种、合理配对才是胜利的坚实保证。以下是我多年来在种鸽选择与作育方面的心得与体会,权当个人见解与大家交流,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读者和好友不吝赐教,共同推动我国信鸽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种鸽的选择

(一)血统选择

我国信鸽事业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培育出众多闻名国内外的品系,尤其在远程、超远程品系方面表现卓越。近年来,大量外籍鸽涌入国内,中短程快速品系更为常见。在挑选种鸽时,无论是国血鸽还是外血鸽,都应确保其血统清晰、过硬,且经过实践验证表现优秀,或者本身具有出色的竞翔成绩。切不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二)手感和外貌的选择

挑选种鸽时,用手握住信鸽,应有一种上浮且舒适的感觉,这种独特的手感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慢慢体会。优质种鸽的羽毛应片薄、柔软,色泽光亮,腹毛厚实。龙骨要粗壮,耻骨与龙骨的距离越近、越紧越好。肌肉需富有弹性,硬度适中。雄鸽的头型应稍大,前额宽阔且高耸,后脑饱满,颈项粗短,前胸宽阔,后腰有力,整体身材呈优美的流线型。眼睛位置高且靠前,尾羽呈一字型,越薄越好。

(三)鸽眼选择

鸽眼主要由面砂、底砂、眼志、线扣和瞳孔五个部分组成。除瞳孔外,其余四个部分都有丰富多样的颜色和形态。面砂和底砂固然重要,但眼志和线扣在育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眼志大致可分为三类:全圈型、组合型和前荡型。全圈型和组合型眼志的色素和宽窄各不相同,有锯齿型和完边(俗称钢圈)型,色素以黑色最为常见,此外还有黄、白、灰、紫罗兰等颜色。前荡型眼志则以黑、淡黑、灰等色为主,黄、白等其他色素较为稀有。

眼砂和底砂的结构也多种多样,有粗细、厚薄之分,还有网状、藤状、颗粒状等多种形状。色素同样丰富多样,但最常见的是黄眼和砂眼,此外还有牛眼、西子眼、阴阳眼、兔眼等。无论何种形状结构和色素的鸽眼,都有可能培育出优秀的赛鸽。但从选种的角度来看,锅底结构的鸽眼更为理想,在挑选种鸽时可优先考虑。至于眼志和线扣内的其他奥秘,还需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悟。

(四)内线扣的识别与选择

信鸽眼中的内线扣在育种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内线扣可分为细线扣、粗线扣、波纹状线扣和多菱状线扣。其中,多菱状线扣最为稀有,波纹状或粗线扣较为理想,细线扣最为常见,有些细线扣甚至细得几乎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实际上它隐藏在眼志下面。随着鸽龄的增长,线扣会变得越来越清晰、美观。在对信鸽其他方面满意的情况下,选择内线扣时,以多菱状或波纹状结构的内线扣搭配窄线扣为最佳。

二、种鸽的配对作育

前面探讨了种鸽在血统、外貌、手感、眼砂、眼志和线扣等方面的选择要点。然而,要配好一对种鸽,还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合理性,另一方面要以自己的基础种鸽为核心进行合理配对和作育。信鸽配对作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研究价值和实际效果。下面我将分享自己多年来常用的差异配对作育方法,供大家参考。

所谓差异配对法,就是将两羽在面砂、眼志、线扣等方面具有不同类型的种鸽进行组合配对。具体来说,就是面砂粗的配细的,底砂少的配多的,薄的配厚的;眼志全圈的配窄的或有前荡角的,色素方面,黄或白色的配黑或淡黑色的,或者全圈窄眼志配组合型眼志,这种配法有可能出现黄、白、黑三种颜色。例如,全圈黄窄眼志配组合型砂眼,该砂眼一半为白色,一半为黑色,这种配对方式较为理想。

最理想的种鸽型眼志是全圈宽的黄或白眼志,其后部在时钟1 - 3点处比前面的眼志更宽。如果能将这种眼志的种鸽与前荡型眼志的种鸽进行配对,作育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线扣的选配同样遵循差异配对的原则,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线扣,有望培育出更优秀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