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鸽繁殖与赛鸽培育:养鸽成功的秘诀
- 更新日期:2025-04-23 16:22:28
- 查看次数:
在养鸽的世界里,繁殖出优秀的幼鸽并培育出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赛鸽,是每位养鸽者的追求。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为种鸽做好充分的准备。
种鸽繁殖前的准备
在大约十五天的准备期内,我们要特别关注种鸽的光照问题。从早上五点半到八点半,为雌鸽提供额外的光照,这能有效补充光照时间的不足。这三个小时的光照,会让雌鸽精力更加旺盛,性欲也更为强烈。在赛季前,都要保证种鸽有充足的光照,且日常护理中的光照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
在喂食方面,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天只给种鸽喂一次食。因为当鸽舍中有其他幼鸽时,种鸽也能吃到饲料。
对于赛鸽,人工光照应持续到抱窝十天后。这样做可以自然地避免赛鸽过早进入换羽期。我们还发现,当白天被人工延长时,种鸽会更频繁地喂养雏鸽,雌鸽产蛋的速度也会加快,这对于参加国家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外,每星期要给种鸽提供两到三次维生素。虽然冬季繁殖存在一些挑战,但我们不能因为担心鸽子得不到多样的食物、新鲜的水、充足的光照和丰富的维生素,就放弃在冬季繁殖幼鸽。我们可以根据鸽子的血统和赛绩进行挑选,促成优质的配对。
种鸽与赛鸽的区别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种鸽和赛鸽有着很大的不同。优秀的幼鸽并不一定是成绩优异的赛鸽的直接后代,有时反而是这些赛鸽的兄弟、姐妹、侄子或者侄女的后代。优秀的幼鸽往往出自优良的家族血统。
为了保存这些优良的家族血统,在赛季结束后,最好将优秀的赛鸽与它的近亲进行交配。通过这种方式,能确保优良家族血统得以延续。对于这些优秀的种鸽,我们要悉心保护,给予它们足够的空间,让它们自然发展,避免比赛压力影响其生长。因为一羽好的种鸽需要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生育期和比赛期重合往往是不利的。种鸽需要丰富多样的饮食和良好的状态来迎接哺育期,而赛鸽则需要在比赛期间保持身体健康、活力满满。
种鸽配对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了解种鸽的能力,我们应该经常性地调换配对。每羽种鸽每年至少要有两次与其他鸽子交配的机会。这样,在两年内,每羽种鸽与四羽不同的鸽子交配,至少能培育出16羽幼鸽。
一般来说,多培育年轻的赛鸽更为合适,因为老鸽成功的几率相对较小,这从历年比赛的获奖情况就能得到印证。很少有超过十岁的种鸽参加比赛。所以,为了培育出优秀的年幼赛鸽,我们要让种鸽多进行配对。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需要耐心,尝试更多的配对组合,才能获得更多优秀的幼鸽,提高成功的几率。
赛鸽的辉煌战绩
在2003年的赛季中,我的鸽群取得了颇为出色的成绩。一羽名为“灰爱迪纳”(Blen Etienne)的灰色雄鸽,荣获RFCB协会中距离比赛冠军。它有着一对明亮且充满活力的眼睛,是由一羽阿尔伯特(Alhbert Bils De Kersbeek)雄鸽交配所产的后代。这羽赛鸽经历了三轮至少500公里的比赛,飞越了大约2000公里的赛程,还在亚精顿、雅纳克(Jarnac)和佩皮此昂的比赛中获奖。
还有一羽赛鸽在从奥尔良400公里到雅纳克700公里的中距离比赛中获奖。在老鸽方面,我的赛鸽分别获得协会比赛冠军和第三名,其中获胜的一羽老鸽叫“灰白头”(Bleu Witkop),它从两岁起就成为中距离比赛的冠军。幼鸽方面,分别取得了省级赛的冠军、3、5名。“棕舍佩”(Roux du Scherpe)是一羽纯种的“皮卡诺”赛鸽。
作为养鸽者,挑选并依靠优秀的种鸽和好的家族血统对于鸽子的繁殖至关重要。只有凭借优良的血统,才能繁衍并培育出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优良赛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