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揭秘影响种鸽“种精”质量的十大因素

揭秘影响种鸽“种精”质量的十大因素

  • 更新日期:2025-04-25 09:25:59
  • 查看次数:

在鸽舍拥有高品质的优良超级“种公”后,如何让其产出高品质的优良超级“种精”成为关键。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影响“种精”质量的常见因素。

一、遗传因素:进化与退化的博弈

遗传是生物繁衍的本能,但赛鸽并非一成不变。在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下,赛鸽要适应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这就导致了育种遗传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存在向优质种群进化的系数变异;另一方面,也有向劣质种群退化的系数变异。那些走向劣质退化的鸽子,会在训翔参赛筛选中被淘汰。

生物遗传遵循纺锤形模式,向优质或劣质变异的是少数,多数呈直线遗传维持原状。然而,从生物进化和遗传角度看,生物体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是进化或退化的程度不同。即使是同舍、同品系的种公,也会因季节、气候、饲养条件等因素产生遗传差异。在精细胞合成的“关键一刻”,营养储备和环境因素会对其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且这种影响无法弥补。

二、鸽龄因素:育种价值的起伏

种公的育种年事有限,一般来说,鸽龄越大,种精的高品质程度衰减越明显。1.5 - 3岁的种鸽育种价值最为理想,容易进入育种巅峰状态。幼青年种公精液中雏型未成熟精子比率偏高,随着年龄增长,未成熟精子减少,精液总量增加。但5岁以后,种公步入老龄期,精液总量减少,精子密度下降,畸形精子数增加,育种性能和价值也随之降低。

不过,在良好的饲养条件和科学管理下,借助现代赛鸽保健品,13 - 15龄的种公也能连续作出优秀后代,突破育种年事的常规限制。

三、疾病因素:健康是优质种精的基础

种鸽的全身性疾病会严重影响其生理代谢功能和育种性能。像沙门氏菌感染、大肠杆菌、曲霉菌病、黄曲霉素中毒等,会导致免疫抗体功能低下、细胞畸形变异、精子自溶等问题。疾病还会造成体能消耗、死精和畸形精子增多、精子活力下降以及精清浓缩等,从而影响精液和精子的品质。

有些鸽友在春季育雏期心急出窝,仅凭外表判断种鸽品质是不可取的,疾病对种精品质内涵的影响很难消除。

四、营养因素:能量储备决定精子活力

鸽子作为恒温动物,体温高,能量消耗大,尤其是在高空飞翔时,需要更多的能源和能量物质来维持体温和生命代谢活动。能源和能量的基础储备来自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物质在体内经过一系列转化,为鸽子提供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生物酶起着重要作用。以碳水化合物为例,淀粉在多种酶的催化下转化为葡萄糖,再进一步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和辅酶A等能量物质。种精中的精子活动也需要葡萄糖和ATP的参与,如果精子携带的能量物质有限,就无法完成受精过程。

五、药物残毒因素:“药毒”侵蚀种精质量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磺胺类、呋喃类、某些驱虫类药物和育精期的疫苗接种等,都会引起精子密度下降和死精数增多。此外,饲料中的防霉剂、防蛀虫剂、杀虫剂残留物,空气中的灭蚊剂、驱蚊剂、爆竹烟火残留物,以及鸽舍中的有害气体,如舍氨、甲醛、氡、苯等,都会对种精产生不良影响。

在育种期,应选择毒性小、挥发性小的消毒剂,并注意及时通风,以减少药物残毒对种精的危害。

六、环境因素:多方面影响种精品质

1. 气温因素

高温对精液品质影响较大,会使精子密度增大、活力增高,但运动耗能增加,导致精子在到达目的地前能量耗尽。同时,高温会使鸽子代谢排泄产物增加,体液失缺,精液总量减少,密度变稀,活力下降。当环境温度高达38℃以上时,会暂时抑制精子产出,降低受精率。

2. 地理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赛鸽的育成和出赛有重要影响。以比利时为代表的欧洲地区,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为的赛鸽氛围,有利于赛鸽的培育,使其成为世界种赛鸽的输出大国。

3. 季节因素

春季是赛鸽育种繁殖的旺盛时期,种精品质最佳;秋季尤其是换羽后期,劣质精子比例最高;暑季高温期越长,对当秋种精质量影响越大。冬末春初的精子品质上乘,活力强,受精成雏率高。

4. 湿度因素

鸽子不喜欢阴冷潮湿的环境,长期阴雨连绵和光照不足会影响种公的健康和种精的育成。优秀的育种家通常会选择在阳光明媚的气候环境下进行种鸽配对育种,避开雨季。

5. 光照因素

光照能调节激发鸽子的性功能,光照不足会导致睾丸酮雄性激素水平下降,性活动功能降低。延长光照时间可促使相关激素分泌亢进,在冬末春初延长光照能使种鸽提前进入育种期,夏末秋初遮挡光线可使种鸽提前休产落羽。

鸽舍照明灯具的光谱波长越接近阳光效果越好,但这一点常被鸽友忽略。此外,不规律的光照和光照时间的频繁变动会影响种公的内分泌激素水平,不利于高品质精子的育出。

6. 应激因素

鹰、蛇、鼠、猫等动物的干扰、惊吓,以及鸽舍的震动等强应激因素,会使精液总量减少。

7. 人为干扰因素

频繁的鸽舍修建、格局变动、移棚、移巢,陌生人闯入,粗暴抓鸽等人为干扰,都会对种精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8. 气候异常因素

暴冷、高温、日温差悬殊过大等气候异常情况,会影响种精的品质。

9. 噪声污染与磁场干扰因素

高分贝噪声、高频声源、高频电磁波、超强磁场等,会对种精造成有害干扰。

10. 空气污染因素

鸽舍周围环境污染,空气中有害气体和舍尘过高,会影响种精质量。

七、换羽因素:营养消耗致种精质量下降

换羽期是鸽子一年中营养消耗最大的时期,鸽子需要集中营养进行换装。换羽受体内甲状腺素水平调控,甲状腺素下降开始落羽,恢复则落羽停止,上升时羽毛迅速生长。

在换羽期,气温下降、光照时间缩短,甲状腺素分泌下降,鸽子情欲下降,雄性激素也随之降低,此时产出的精液质量最差,利用这一阶段种精哺育的雏鸽,健康状况和赛绩往往不佳。

八、育雏过频:体力与营养透支影响种精

连续频繁育雏会使种公的体力和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精液质量。鸽子是晚成鸟,育雏需公母鸽共同承担,孵蛋期种公性欲处于低谷,产精几乎休眠。

一般育雏至2周龄左右,母鸽会产下隔窝蛋,之后育雏任务多由公鸽承担。建议一个育种季节种鸽连续育雏不超过三窝,过度限制育雏可能会干扰种鸽的生理调节功能,导致育种性能衰退。

九、种母因素:配偶状态影响种精发挥

配偶雌鸽处于情欲低下寡欲期或亚健康状态,以及母鸽脱肛、泄殖腔炎、生殖道痉挛、生殖道污染等问题,会导致精液污染,使受精率明显下降。

此外,鸽舍饲养密度过高、巢箱设计不合理、种公活动场地不足、踩精时旁鸽干扰、外雄种精混入、雌雄假配等情况,也会影响种精的品质和质量。

十、管理因素:细节决定种精品质

鸽舍管理不善,如断水缺粮、饲养密度过高、长期禁锢配对、鸽外伤、铅弹体内滞留、运动场地不足、巢箱光照不足、投饲方式不合理、饲料单一质量低劣等,都会对精液产生和种精品质造成直接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种公”“种精”育出品质和质量的常见因素后,我们要杜绝和防止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重新培育、调节和养护,甚至可能导致种公性腺功能衰退而提早退役。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培育出高品质优良超级“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