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羽色奥秘:红羽与白羽的独特价值
- 更新日期:2025-04-25 20:06:23
- 查看次数:
在赛鸽的世界里,羽色的研究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它不仅与鸽眼有着紧密的联系,还和营养吸收、个性及意志品质等方面息息相关。
我们不妨先从人类的例子说起。美国人与日本人在个性上差异显著,美国人豪放刚烈,日本人柔韧顽强。这其中,种族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固然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但饮食和吸收的差异才是根本原因。不同的吸收方式直接影响着人的性格,再加上文化教育的不同,进一步塑造了两个民族鲜明的个性特征。从生理结构来看,美国人的肠子相对较短,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也短;而日本人肠子较长,食物停留时间长。这种差异导致了吸收方式的不同,肠子短的吸收较粗,肠子长的吸收更精细,不同的营养利用方式直接影响了体质与性格的形成。如今,这种因肠子长短不同造成的体质与性格差异,正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为探寻种族性格差异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赛鸽的羽色丰富多样,其中红色与白色这两种羽色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与其他羽色有着本质的区别。红色和白色的羽毛如同生活中的钢,坚硬却易碎;而其他羽色的羽毛则像铁,韧性十足。正因如此,很多人不太喜欢红羽和白羽的赛鸽,认为易损是它们最大的缺点。然而,从营养吸收的角度来看,红羽(以西翁为例)的赛鸽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在同等量的饲料条件下,不同羽色的鸽子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存在差别,这主要与消化酶密切相关。经过比较发现,红羽赛鸽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能更充分地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
在消化酶中,有一种名为FURIN的关键处理酶,它本身是一种复杂的蛋白。如果这种蛋白不足,会导致鸽子对某些营养的利用不充分。而红羽和白羽赛鸽在处理酶的数量上具有相对优势,这也凸显了对红羽、白羽赛鸽进行研究的重要价值。
在关注赛鸽消化酶的过程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使用抗生素给鸽子治病虽然能杀死病菌,但也会破坏大量的消化酶。鸽子病愈后,往往会出现消化不好、体质长期难以恢复的情况。一旦遇到这种状况,可以给鸽子补充乳酶生、多酶素等,直至其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其二,保姆鸽对哺育的幼鸽有着直接影响。这并非是保姆鸽改变了幼鸽的遗传基因,而是在哺雏时,保姆鸽将半消化的食物和消化液喂给幼鸽,这些消化液在幼鸽利用和吸收营养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着幼鸽的体质和个性。
红羽和白羽赛鸽在消化吸收方面略有差异,但它们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若用钢柔来形容,它们都属于“钢性足”的一类。就像钢的含碳量对其硬度和机械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样,赛鸽红羽和白羽的血源成份比例也至关重要。适量加入红羽、白羽血源,能够引入制造更多处理酶的基因,从而改善赛鸽的品质、个性和羽质,提升赛鸽的综合能力,如飞耐力、拼搏精神和适应能力等。
实践经验表明,含红羽血源成份的赛鸽在远程比赛中表现突出,而含白羽血源成份的赛鸽则更擅长中、长程比赛。然而,红羽与白羽的血源成份比例必须适当。如果红羽、白羽成份过重,就如同含碳量过高的钢,易碎且缺乏韧性。这样的赛鸽虽然在比赛初期可能冲劲十足,但后劲不足,失鸽比例也较大。
在赛鸽育种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赛鸽成绩却不理想的情况。此时,给它配上一羽普通的鸽子,成绩可能会大幅提升,这就是“钢柔相济”的效果。就像原子弹,威力巨大却需要引信来引爆,否则就只是一块废铁;而加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引信,它就能成为无坚不摧的武器。
红色羽和白羽的血源百分比可以通过血统表进行推算。我们可以根据赛鸽在不同血源百分比下的表现,将血源比例控制在最佳范围内。红色羽呈显性特征,在没有血统可查时,通过观察羽色大致可以推断其血源情况;而白色羽时隐时现,把握难度较大,育种操作也更具挑战性,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性并存。纵观世界名系赛鸽,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红、白两种羽色的血源。
这里所说的红色,不仅包括红降、花降、红雨、红轮,还涵盖了一定成份的火毛、内火毛、红杠、肉嘴、肉爪等;白色则包括白鸽、花鸽、插羽、变态花、花眉、白殿、白嘴、白爪等。在种鸽阵容中,如果缺少红、白羽色的赛鸽,无疑是一种失策。能否熟练地对红色与白色赛鸽进行育种操作,也是检验育种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