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幼鸽湿粪现象:育种中的关键线索与思考

幼鸽湿粪现象:育种中的关键线索与思考

  • 更新日期:2025-04-26 19:54:22
  • 查看次数:

在鸽界,一位欧洲高手的经验之谈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幼鸽在巢钵边出现湿粪,我永远都视为可疑”。这一观点如同明亮的灯塔,引导着我对去年一对种鸽的作育情况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这对种鸽所育出的幼鸽,接连数巢都出现了湿粪现象,巢钵周围总是湿漉漉的,与其他幼鸽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正常情况下,幼鸽在巢内时,粪便的形态、质地、体积、颜色和气味会随着成长而发生变化。从老鸽喂食鸽乳到完整的鸽粮,幼鸽粪便的体积会逐渐增大,成形度越来越好,质地变粗,气味变重,含水量则逐渐减少。这些不易察觉的变化,正是幼鸽健康发育的有力证明。

我这对种鸽,一只是三重近亲种鸽,另一只是同系杂交鸽,它们都带有凡布血统,但并非出自同一家族。雌鸽经过多次基因浓缩,在育种方面展现出了极强的适配性和归巢稳定性,其后代的归巢率一直居高不下,是我鸽舍中珍贵的基础种鸽。它的血统为李种凡布,砂眼,多棱型内线扣。雄鸽是龙园鸽子代,白条,凡布鲍斯汀,其母亲是凡布赛绩鸽,曾在97年北路太谷铁路鸽协五百公里比赛中荣获第8名。这只雄鸽体型硕壮,肌骨强硬,羽毛紧密,我选择它,正是为了纠正近亲鸽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这对种鸽在05年春头窝育出一子,环号05 - 04 - 404077,秋季300公里比赛7天归巢。05年秋又育出二雌,环号分别为05 - 32 - 315777和03 - 04 - 367339,其中367339为白条,外形酷似父亲。06年春参赛,300公里比赛中,长得像父亲的367339丢失,404077在3000羽赛鸽中获得第159位,315777当日归巢;400公里比赛,315777丢失;500公里比赛遇到恶劣天气,404077也未能归巢。此次协会比赛失鸽严重,我放出7羽归巢6羽,考虑到这些鸽子的血统关联,它们兄妹的飞失让我不禁回想起它们儿时的稀便情况。

这羽种雌的血系此次遭遇了重大挫折,而我将原因归结为幼鸽的湿粪问题。幼鸽湿粪的原因较为复杂,应激是其中一个因素,但由于幼鸽自身生理调控能力有限,这种情况不如成鸽明显,一般鸽友也很难察觉。季节也会对幼鸽粪便产生影响,夏天天气炎热,父母鸽会本能地大量饮水,在喂食子鸽颗粒粮时,子鸽体内容易出现水过剩的情况。此外,鸽体自身会进行体液调控,通过消化道等途径排出多余水分,导致粪便变湿。饮食结构同样不容忽视,有些鸽友会给鸽子喂食泔水等含油水的食物,这也可能使鸽粪变湿,不过这种现象通常不太明显。

幼鸽湿粪与品系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曾经在入门文章中读到,粗饲品系是选鸽的一个方向。所谓粗饲鸽,实际上反映的是鸽子胃肠机能的状况。就像人类的一些疾病会遗传一样,鸽子的胃肠机能也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湿粪现象与血系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具体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亲鸽在很多方面都不如杂交鸽,它们可能会出现体形缩小、羽毛粗糙、鼻瘤稀疏、眼皮松弛、眼睛有水、叫声沙哑等问题,而大便湿也是常见的现象。我舍中的这羽种雌平时很少出现湿粪情况,但去年有一羽同血系回血雄鸽的湿粪问题却十分严重,它的巢位总是脏乱不堪。在阅读了相关文章后,我果断淘汰了这只雄鸽,事实证明,它的后代归巢情况很不理想。这也提醒我们,在挑选近亲鸽时要更加严格,对于有拉稀问题的鸽子,应果断舍弃。

这对种鸽中,种雌大便正常,雄鸽也没有湿粪症状,但它们的子代却都出现了湿便。我首先怀疑是雄鸽的问题,观察发现,它在呕鸽前会大量饮水,而其他鸽子很少有这种情况。然而,仅这一点似乎不足以解释幼鸽严重的湿粪现象。于是,我将怀疑的目光转向了种雌。作为三重近亲鸽,它是该血系的典型代表。从原主严格的汰选标准以及我之前淘汰的同血系鸽子来看,湿粪现象可能一直存在于这个血系的育种过程中。

为什么同一只雌鸽,以前与其他雄鸽配对时表现良好,而与这只雄鸽配对却出现了问题呢?这就涉及到“合配与不合配”的问题。在我看来,合配就是种鸽配对后,后代的归巢率较高,甚至能飞出优异的成绩;而不合配则像这次配对一样,出现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选择了拆配,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解决。

育种工作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我们与基因打交道,它们会重组、变异、优化或劣化,让人捉摸不透。我们所能看到和触摸到的,仅仅是表象,但就是这些表象,也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心血去研究。我经常听到鸽友们说,某羽鸽子与砂眼配对能归巢,与黄眼配对就不行;某一配对,出的像雌鸽就能回来,像雄鸽就不行。今天,我想补充的是,在同一经验配对作出的幼鸽中,粪便干的可以留下,湿便的则应淘汰。同时,将幼鸽巢钵周围的粪湿情况作为选鸽依据,既能评估老鸽配对的合理性,又能决定雏鸽的去留,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为了确保我的判断准确无误,我打电话咨询了种鸽的源头主人。他认同我的做法,并表示同一配对在一季所出幼鸽中出现湿粪高发现象,可能是饲养与管理存在疏漏,种鸽状态不佳,应暂停育种进行调理。如果只是个别幼鸽出现湿粪,那可能是其自身先天不足,应尽早淘汰。对于同巢幼鸽一干一湿的情况,他表示未曾留意,但他认为只要有一羽出现问题,另一羽也有嫌疑,选育工作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开阔的胸怀。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本文讨论的内容不包括伤寒等传染病和消化道疾病。在过去一年里,我对种鸽的调理和训养工作做得较为理想,其他三重还血鸽并未出现湿粪现象,因此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对种鸽不合配,可能是在基因重组过程中,雌鸽家传的湿粪基因意外地呈显性。当然,这只是我不成熟的认识,还望各位鸽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