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信鸽换羽:周期、营养、规律与管理全解析

信鸽换羽:周期、营养、规律与管理全解析

  • 更新日期:2025-01-26 13:16:35
  • 查看次数:

信鸽换羽,在养鸽领域常被俗称为“倒毛”。这一现象涵盖了成年鸽每年规律性的羽毛更换,以及幼鸽在发育阶段的羽毛更替生长过程。通常,换羽多发生在夏末秋初时节,民间有“七零八落九齐十美”的说法来形容这一时期信鸽换羽的大致进度。

信鸽换羽有着特定的顺序,首先更换的是大翼羽,随后才是体羽。体羽的更换从身体内侧开始,由里向外,两边羽翼按照相邻次序,一根一根对称脱落,直至第十根大羽换上崭新的羽翼,此时鸽子全身的小羽毛也会随之完成脱落与更新。

信鸽换羽可细分为不同种类。刚出壳的仔鸽,全身覆盖着绒绒的胎毛,这便是初生羽。在成长进程中,绒毛逐渐脱落,真羽开始生长,这一过程大约需要 30 天。真羽质量的好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食物质量、保健土矿物质的丰富程度、育雏老鸽的喂养能力,同时,幼鸽在幼儿期是否遭受病虫害侵袭、是否受过冷冻伤害等,也都不容忽视。不过在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无需过多特殊照料就能顺利完成。

出壳 50 天后,仔鸽开启幼羽更换阶段。此时,它们首先更换主羽翼,之后逐渐遍及全身大部分羽毛。在这个阶段,仔鸽面临着身体长壮成形和羽毛脱换的双重转变,因此需要补充更多营养物质,才能确保长出高质量的新羽。

成年信鸽的常规性每年换羽,情况较为多样。从春季起,部分鸽子会循序渐进地进行换羽,但大多只是主羽翼有少量更换。普遍而言,秋季是信鸽集中换羽的季节,大致从 7 月底开始,到 10 月中旬结束。然而,寒带与温热带地区的信鸽,在换羽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在同一鸽棚内,不同鸽子的换羽时间也不尽相同。鸽子的年龄、生蛋周期长短以及结束育仔期的月份等,都会对换羽产生影响。比如,9、10 月份仍处于育雏阶段的鸽子,多数会暂停换羽;而秋季育雏任务完成后,若冷冬来临,这些鸽子的换羽时间则会推迟到第二年春天甚至秋天。这是因为育雏期的亲鸽会将吃进的食物全部呕吐给幼鸽,自身维持生命的食物大多是剩余的,这种延续种群的天性使得它们的生活程序为了后代健壮而被打乱或牺牲。

羽毛由蛋白质、脂肪、各种氨基酸以及矿物质等成分合成。在羽毛少量更换时,常规饮食一般能满足需求,但秋季全身羽毛更换这一特殊时期,平日常规配制的食物就难以满足营养需求了。若不改善营养供给,新换上的羽毛可能会出现羽胫不够硬扎、羽毛不够光滑柔软等问题,这不仅明显体现出营养不足,还会严重影响鸽子在比赛中的表现。

信鸽在换羽期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较大。豌豆、胡麻仁、油菜籽、葵花籽、花生米、稻谷以及绿豆等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磷脂、牡荆素、谷醇、钙、铁等物质,这些都是羽毛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应在饲料比例中适当增加。此外,在保健土中添加一些麦饭石颗粒,对提升鸽子羽毛质量很有帮助。在饲料总额中,按照豌豆 20%、油脂类食物 10%、绿豆 5%、稻谷 35%、其他 30%的比例配置,是换羽期较为合理的营养方案,能够保证新换的羽毛羽管坚挺、富有光泽,使鸽子换得一身高质量的羽毛,满足过冬以及下一年竞赛、生育等活动的需求。

鸽子换羽存在一定规律。幼鸽时期,雏鸽出壳时自带黄色细软的胎羽,大约 10 天后开始换羽,整个过程持续 20 - 30 天。当雏鸽即将断乳时,全身新羽(幼羽)基本长满,胎羽大多脱落,主、副翼羽和尾羽的羽根已角质化,仅头顶还留几根稀疏黄毛,完成从雏鸽到幼鸽的过渡。若胎羽能供雏鸽使用一个月,那么这身幼羽只能供幼鸽穿 2 - 3 个月,即出壳后 50 - 60 天,幼鸽开始第二次换羽,首先更换的是主翼羽,每隔 15 - 20 天,两侧成对同时脱换一根主翼羽。

幼鸽生长到 5 - 6 月龄时,主翼羽脱换到第 7 - 8 根,便开始发情,进入成鸽时期。人们可以依据主翼羽脱换的根数来大致判断鸽子的月龄。虽然这次换羽完成标志着幼鸽向成鸽过渡结束,但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在换羽和发情时间上会有先后差异,一般相差一个月左右。

成年鸽子换羽同样有序可循。大羽更新从最小、最靠近身体内侧的羽毛开始,由内而外,依次按相邻次序脱落更新。在第 5 根大羽脱落之后、第 6 根大羽脱落之前,覆盖在身体及颈喉部位的小羽开始新旧交替,大量陈羽毛脱落,这意味着换羽高潮即将到来。所以,在第 5 根大羽脱落后,不宜让鸽子参加比赛或进行 10 公里以上的训飞。

当第 6 根大羽脱落之后,全部或部分副羽、覆羽开始脱落,尾羽则随着第 8 根大羽的脱落而脱落。而身体上绒毛的脱落和更新在一年四季都较为常见,尤其在信鸽极度疲劳飞行后的第一天,或者连续几天不进食、气温骤降时,绒毛更换更为频繁。

从生理原理来看,欧洲信鸽专家认为,荷尔蒙在信鸽换羽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激乳素和甲状腺分泌的荷尔蒙尤为重要。激乳素由脑下腺分泌,它一方面刺激鸽乳分泌,另一方面抑制换羽及生殖腺活动,通过这种作用将育雏与换羽、繁殖分开,减轻亲代鸽的身体负担。位于喉咙末端到气管两侧的甲状腺所分泌的荷尔蒙,含有甲状腺素,这种含碘荷尔蒙也会影响换羽。当食物和饮水中碘充足时,鸽体可自行合成甲状腺素;在换羽期,在一升水中添加 10 滴碘复合溶液,有助于促进换羽。此外,维生素 B 也对换羽有类似影响。

在信鸽换羽期,还需留意诸多事项。信鸽若感染肠寄生虫和球虫等,羽毛会变得干枯无光泽。肠寄生虫通过粪便传播,虫卵微小,易与谷物饲料混合被鸽子误食。因此,保持鸽舍清洁,经常清扫鸽粪,避免在地板上喂食,对保护羽质至关重要。理论上,信鸽换羽应晚开始、快进行、早结束。患病或身体素质欠佳的鸽子,换羽速度较慢,新羽质量也差,羽毛会有干枯蓬松之感。所以在换羽季节,要在饲料中增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比例,及时提供新鲜饮水,保持棚舍清洁和空气流通。

在实际养殖中,部分鸽友会采用人工干预换羽的方法。“拔苗助长法”一般在鸽子第 4 根条长齐,第 5 根条脱落后开始操作。通常针对 9、10 根大条,也可选择 8、9、10 根。操作时先将大条在根部空管处剪断,两面同时剪,防止鸽子飞行跑偏。比如先剪第 9 根条,一周后拔掉,同时剪掉第 10 根条,待第 9 根条长出 2/3 后,再拔掉第 10 根条。

“避光法”通过从幼鸽开始进行避光饲养来延迟换羽,使鸽舍光线黑暗,让鸽子只更换体毛,不更换主羽。不过,该方法实施难度大,台湾鸽友使用较多,大陆鸽友较少采用,一般不太建议。

“训练法”通过增加训练次数,使鸽子倒条变慢甚至停止,但要注意及时补充鸽子体能所需营养。

“药物法”是喂食体内驱虫药来减缓或停止倒条,但要严格控制药量,以免药量过大导致鸽子断条。

“精神刺激法”是将鸽子置于陌生鸽舍几天,虽可减缓倒条,但会对正在更换的羽毛产生影响,导致出现皱条。

“做尾羽的方法”则是直接拔掉尾羽,一次拔 6 根,隔一根一拔,分两次进行。待第一次拔掉的尾羽长出 2/3 后,再拔另外 6 根 。

上述内容已较为全面地围绕信鸽换羽展开阐述,涵盖了换羽的各个方面信息。如果从更完善的角度,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的方向有:

换羽期对信鸽健康和行为的影响

换羽期间,信鸽的身体处于较为特殊的生理状态,这对它们的健康和日常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从健康角度来看,由于身体将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用于羽毛的生长和更换,信鸽的免疫力在这一时期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袭。例如,原本一些在健康状态下能够轻松抵御的细菌或病毒,在换羽期可能就会引发疾病。而且,新羽毛生长过程中,如果鸽舍环境不卫生,羽毛容易受到污染,引发皮肤病等问题。

在行为方面,换羽会让信鸽感到不适,它们可能会变得比平时更加安静、慵懒,活动量减少。部分信鸽还会频繁地梳理羽毛,以帮助旧羽脱落和新羽生长。此外,由于换羽期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信鸽对食物的需求和偏好也可能发生变化,它们会更倾向于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

不同品种信鸽换羽特点的差异

不同品种的信鸽在换羽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品种的信鸽换羽速度较快,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整个换羽过程;而另一些品种则相对较慢。例如,某些观赏型信鸽品种,其羽毛结构较为特殊,换羽过程可能更为精细和缓慢,对营养的需求也可能有独特之处。

在换羽顺序上,虽然总体规律相似,但个别品种可能会有细微不同。一些擅长远距离飞行的信鸽品种,在换羽时可能会优先保证大翼羽的更换质量,以确保换羽后能尽快恢复良好的飞行能力。

此外,不同品种信鸽对换羽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一些适应能力较强的品种,在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仍能相对顺利地完成换羽;而一些较为娇贵的品种,则对鸽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要求更为苛刻。

换羽与信鸽繁殖计划的协调

信鸽的换羽期与繁殖计划密切相关,需要合理协调,以确保信鸽种群的健康发展。

对于计划繁殖的信鸽,应尽量避免在换羽期进行配对繁殖。因为换羽本身就消耗信鸽大量的能量和营养,如果此时进行繁殖,亲鸽既要承担换羽的生理负担,又要为繁殖后代提供营养,这可能会导致亲鸽身体过度疲劳,影响繁殖质量,产出的鸽蛋质量也可能不佳,幼鸽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建议在信鸽完成换羽,身体恢复良好后再进行配对繁殖。这样可以保证亲鸽有足够的体力和营养来孕育和哺育幼鸽。同时,在繁殖前,可以适当调整信鸽的饮食,增加营养供给,为繁殖做好充分准备。

另外,对于繁殖季节与换羽期有重叠的情况,饲养者需要更加精心地管理。可以通过调整环境因素,如光照时间、温度等,尽量减少换羽对繁殖的影响,或者根据信鸽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繁殖计划,确保信鸽在健康的状态下进行繁殖活动。

换羽期与信鸽比赛安排的关系

信鸽比赛是众多鸽友关注的重要活动,而换羽期对信鸽比赛表现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比赛与换羽的时间。

在换羽高峰期,信鸽的身体处于羽毛更替阶段,飞行能力会受到一定影响。新羽毛尚未完全成熟,羽毛的完整性和飞行性能都不如正常时期,此时参加比赛,信鸽可能无法发挥出最佳水平。所以,在换羽高峰期,应避免安排重要比赛。

然而,换羽期的管理也可以成为提升信鸽比赛成绩的一个环节。如果能够科学地管理换羽期,使信鸽在比赛前完成换羽,并且新羽质量良好,那么信鸽在比赛中就更有可能展现出优秀的飞行能力。例如,通过合理的营养调配和环境控制,让信鸽的换羽进程与比赛时间相契合,使信鸽在比赛时处于身体状态最佳、羽毛性能最优的时期。

鸽友们可以根据信鸽的换羽规律和比赛日程,提前规划。对于一些重要赛事,可以提前调整信鸽的饮食和生活环境,促进信鸽按时、顺利地完成换羽,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比赛前的一段时间,密切关注信鸽的羽毛状态和身体状况,确保信鸽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挑战。

以上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关于信鸽换羽的知识体系,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用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