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棚赛优胜秘诀:赛鸽的精细培育与精准选择
- 更新日期:2025-01-29 09:17:48
- 查看次数:
在公棚赛中,选择合适的种鸽和赛鸽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许多参赛者在实践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他们精心挑选的选手鸽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而那些原本不看好的赛鸽却意外取得了成功。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参赛者对公棚赛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未能针对性地选择种鸽和赛鸽。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见解。
一、选择合适的种鸽
选择什么样的种鸽来繁育参赛公棚的赛鸽,是参赛前最为重要的准备工作。目前,种鸽主要分为远程、中远程和短远程三类。公棚赛通常以450-500公里的赛距为主,理论上选择300-500公里的短中程快速赛鸽即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如果赛会是平原地区且竞赛条件良好,这种选择是可行的。然而,在公棚赛中,需根据公棚的赛线和管理条件来决定。如果公棚赛线位于平原且管理出色,使用300-500公里的短中程快速鸽是合适的。但如果赛线在山区且飞行难度较大,公棚管理也不尽如人意,则需要选择耐力更强的中远程赛鸽,甚至在某些地区,非远程赛鸽无法胜任。
如何培育和选择种鸽?
在鸽会竞赛中选择:鸽会竞赛与公棚竞赛性质不同。在鸽会竞赛中,除了鸽子质量外,人为管理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鸽会竞赛中选出适合公棚的种鸽,最好是那些在500-700公里都能飞出好成绩的赛鸽。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公棚管理不善、赛线天气恶劣等不利因素。
在公棚赛中选择:在公棚赛中,每羽赛鸽的环境待遇相同,最终胜负取决于鸽子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健康素质。因此,选择公棚赛中的优胜鸽作为种鸽,通常其后代继续参加公棚赛不会有太大问题。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公棚管理情况:通过归巢率、鸽子健康状态和外观羽质等方面判断管理的好坏。
决赛当日天气状况:不同天气条件下,适合的冠军鸽种也不同。
名家鸽舍引进:选择国内外战绩辉煌的名家鸽舍的种鸽,最好是在当地公棚中已飞出优异成绩的鸽子。
二、选择合适的赛鸽
公棚赛选手鸽的选择与种鸽类似,但需根据天时、地利、人和三种情况进行选择。
天时:选择适合不同天气气候的赛鸽。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多上几种气候特点的赛鸽以增加胜算。
地利:了解放飞地的赛线情况,避免将擅飞山区的鸽子放在平原地区参加高分速比赛。
人和:考察公棚管理者的信誉和口碑,选择信誉良好的公棚参赛。
三、公棚幼鸽的培育
公棚赛与鸽会赛不同,人对赛鸽的帮助有限,但参赛者仍可在培育过程中尽力帮助赛鸽完成比赛任务。
种鸽的调理:
隔离:配对前一至三个月进行隔离,进行防疫、除虫等工作。
保健:全面保健种鸽,防止体质不佳、性欲不旺等问题。
配对:观察雌雄鸽是否发旺,确保在最佳状态下配对。
幼鸽的挑选与淘汰:
从蛋开始挑选,及时淘汰不合格的蛋。
幼鸽出壳后,观察其健康状况,淘汰发育不良的幼鸽。
幼鸽的饲养与选送:
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多样化饲料品种。
在幼鸽7天大时,每天填喂保健品。
28天左右教会幼鸽采食喝水,送往公棚前进行严格挑选。
四、选择合适的公棚
选择参赛的公棚也至关重要。应选择公正、守法、重信誉、饲养条件良好的公棚。确定公棚后,根据赛线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选送适应这一距离和气候的赛鸽。比赛时,可能会遇到不适宜的气候条件,参赛者需做好心理准备,并有条件地多选送几羽赛鸽以确保成功。
总之,公棚赛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种鸽和赛鸽的选择,以及幼鸽的培育和管理。希望以上见解能为参赛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