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信鸽总是生病?信鸽生理问题剖析!
- 更新日期:2025-02-12 10:53:09
- 查看次数:
在正式探讨鸽子的生理构造之前,我们鸽友们得先明确几个观念。许多初养鸽子的朋友,常常忽视鸽子生理方面的研究,这样一来,养鸽就和养鸡没太大区别了,养鸽也就失去了其独特意义。
我们都知道,国内那些取得辉煌成果的鸽界前辈,他们的成功源于丰富的经验、渊博的养鸽知识以及不断学习的态度,再加上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鸽子自身的良好条件。所以,养鸽实际上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并非普通家庭饲养玩赏禽类可比。也正因如此,这些前辈才能在众多鸽友竞争中脱颖而出。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鸽子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生理方面:
一、羽毛 一般人可能觉得鸽子全身都长羽毛,其实鸽羽(和所有鸟类一样)只生长在特定的“羽域”内,只是羽毛覆盖全身,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而那些不长羽毛的地方称为“无羽域”,不过这两个名词很少被用到。
二、消化系统 鸽子的消化器官和高等动物有差异,其食道下方有两个嗉囊(普通鸟类只有一个)。亲鸽摄取食物后,嗉囊会巧妙地把食物消化成半流动的糊状物,也就是“鸽乳”,用来喂养雏鸽。此外,鸽子大肠较短,能 随时排出体内废物,避免影响飞行。有时候当我们抓住受到惊吓的鸽子或者正在孵蛋的种鸽,它们可能会把粪便拉在我们手上,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处理了。
三、生殖系统 鸽子的生殖器官和高等动物类似,雄鸽主要有睪丸,雌鸽有卵巢,都位于肾的下方,且左右各一个。鸽子繁殖不受季节限制,而且孵出的雏鸽常常是一公一母居多。雄鸽发情时,睪丸会膨大,在雌鸽身边打转求偶。雌鸽受到挑逗后,脑下垂体前叶会分泌“动情激素”(荷尔蒙),通过血液传送到卵巢,从而发情并完成交尾。在蛋鸡场,延长日照可刺激蛋鸡脑下垂体不停产卵,日光对鸽子健康也很重要,它能制造维生素D并抑制鸽羽上体外寄生物繁殖。所以建造鸽棚时要考虑阳光照射和通风,保持干燥凉爽,防止病菌滋生。
四、遗传 对于赛鸽从业者来说,种鸽选配至关重要,因为选手鸽的飞翔能力与亲代遗传关系密切。遗传法则可分为“纯种育种”和“杂交育种”。纯种育种是保留固定该系的优良性质和形状;杂交育种则是利用杂交优势,让亲代两种不同血系相交,子代兼具父母系的优良特性。此外,还有“突变”现象,动物突变比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突变大多不是好事,可能导致雏鸽畸形或体质衰弱,比如“白子”动物多由突变产生,一般缺乏正常性能,但有些白色羽毛的鸽子却能在比赛中获胜,这就涉及到育种和遗传原理。育种学是一门复杂学科,基础科学包括遗传学、繁殖学和生态学等。
五、眼睛 鸽子眼睛的色彩由其自身分泌的不同色素形成。有些鸽友对眼志很感兴趣,会据此挑选鸽子,但也有鸽友不看重。眼志对鸽子飞翔能力是否有影响以及鸽子如何从远方归巢都是鸽友们好奇的谜题。年轻的鸽子可能靠眼力识别训练过的地形来归巢,它们怕雾,天黑时归巢能力也会下降,但经过特殊训练的鸽子夜间也能飞行,只是耗时更长。关于鸽子归巢能力有三种假设:一是在熟悉的地方用地形作标志,在陌生地区先探索到熟悉地形再回家;二是在陌生地区朝着惯常训练方向飞,可能根据与太阳的角度;三是不管训练方向如何,在陌生地都选择相似方向回家,但鸽子如何辨别方向还是未解之谜。
六、嗅觉 鸽子(包括一般鸟类)嗅觉很迟钝,这是因为嗅觉神经不发达。
七、味觉 鸽子和其他小鸟一样,味觉和高等动物类似,味觉神经主要分布在舌根和口腔后部,并且舌头有将食物送到食道的功能。
八、体温及心跳 鸽子的体温比人类高,所有鸟类都是如此,心跳次数也比人类多,血液循环速度快。鸟类心跳每分钟平均约120次左右,体温大约在四十度左右。
以上只是鸽子生理构造的一部分,要详细阐述还有很多内容。这些知识对养鸽者,尤其是初养者很重要,养鸽者应培养求知精神,记录鸽子相关情况。
最后我们聊聊鸽子的历史。从远古起,鸽子就被用作传递书信的工具,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希腊人就利用飞鸽传书。普法战争时,法军利用鸽子传送消息,德军则训练鹰截杀法军鸽子。二战时鸽子仍是军队辅助通讯兵,电讯中断时,鸽子能很好地传递讯息。可见鸽子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近几十年来,国内赛鸽风气日益兴盛,不逊于欧美各国。比赛时鸽子放飞的场景十分壮观,先到家的鸽子能在规定时间抵达终点,而失格的鸽子有的过一两天才回来,有的在外流浪直到找到熟悉地形才回家。比赛路程越长,失踪鸽子越多,失踪原因包括找不到归路、体力不支、被迷雾困住、归巢能力差等,还有些鸽子被不法之徒捕捉敲诈或卖给餐厅,这种行为是爱鸽人士的公敌。
鸽子飞翔原理虽不深奥,但其中仍有很多有趣问题值得探讨,比如鸽子归巢能力至今仍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