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归巢:本能背后的安全感诉求
- 更新日期:2025-02-13 18:09:37
- 查看次数:
夜深人醉,思绪如潮涌,鸽子那顽强的归巢之举,又一次深深触动我心。
当我们把鸽子送去500公里外的赛场时,多数鸽子若3天内未能归巢,往往就不会再回来了。不过,也有一些鸽子会在日后慢慢返回,而据我所知,这些日后能归巢的鸽子,大多是在自然制条件下饲养的。
我还听闻一些情况,像是有些成为天落鸟后在新主人家正常生活,家飞、繁殖都毫无问题的鸽子,却会突然消失不见,有些甚至是在孵蛋期间。这让新主人大惑不解,原本以为是被猛禽抓走了,结果却发现这些鸽子又回到了老主人家中。探寻原因,有的是受到惊吓,还有的至今仍让新主人一头雾水。
这不禁让我思考,鸽子为何要归巢呢?归巢固然是鸽子的本能,然而本能并非不可控制。就像性欲这种本能,人在很多时候都能用理智去克制。鸽子如果不归巢,会难受吗?我想并非如此。那鸽子归巢是为了什么呢?将鸽子放到500公里外,如果当天归巢,需要持续飞行约7个小时,期间还得时刻保持高度警觉,这对身心的消耗极大。鸽子归巢仅仅是为了食物、饮水,或者孵蛋、育雏吗?我觉得这些并非首要因素。
我认为,鸽子归巢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对安全感的需求。当鸽子身处陌生之地,会充满恐惧。想象一下,自己独自坐在空荡房间上网,背后仿佛有恐怖事物凝视,窗外黑暗中有未知威胁,那是何种感受?缺乏安全感会让任何动物浑身不自在,这促使鸽子奋力飞回熟悉的鸽棚。
那我们能让鸽子在鸽棚内受到惊吓吗?能在鸽子归巢后马上抓出来供朋友观赏吗?能让鸽子归巢后立刻又抓去再次放飞吗?
为何如今总有人抱怨鸽子归巢率不如从前?这与我们的比赛制度有关,现在比赛过于注重速度,而非归巢。虽然归巢是速度的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很多鸽友对待养鸽过于“上心”。尤其是新手,整天待在鸽棚,经常做出惊吓鸽子的行为。有些鸽子不是没能力归巢,而是不想归巢或者归巢欲望不强。那些已经在500公里归巢的鸽子,再次放飞100公里却丢失,很多鸽友以为是被猛禽抓走,其实是鸽子觉得没有安全感,既然归巢与否都没有安全感,何必再承受身心的疲惫归巢呢?
这也解释了为何鳏夫制、夹蛋放飞、利用嫉妒情绪放飞等手段能刺激鸽子快速归巢。
但这些是职业赛鸽手的做法。对于我这种没什么大志向的养鸽者来说,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更推崇自然制养鸽。我每周只能回家一次,鸽子的饲料就放在食槽,饮水是大鱼池里的水,最多晚上抓鸽子查看一下。更多时候,我就坐在平房上,撒些饲料,惬意地看着鸽子来吃。我养鸽两年,去年鸽子才20只,今年参加协会比赛,秋赛运气不错,决赛上笼4只,报到期内归巢3只,其中一只还获得市协会大奖赛第42名,这让我很开心。不过细算起来还是亏本的,但有鸽子作寄托,认识不少朋友,也为生活增添了乐趣。人生短暂,知道自己所爱所求,就是难得的幸福。
就像鸽子,它们知道自己归巢的意义,知道自己对鸽棚里的同伴、事物的喜爱。我不求它们为我争得多少荣誉,只希望看到它们一次次归巢,那是它们心甘情愿为这个家拼搏的证明,也一次次激励我为理想奋斗,让我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