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莫学“盲人摸象”:全面鉴鸽,成就养鸽梦想
- 更新日期:2025-02-20 10:51:50
- 查看次数:
在悠久的文化长河中,“盲人摸象”这一古老的寓言故事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故事里,六位盲人凭借自己摸到的大象不同部位,对大象进行了自以为精准的描述,进而争论不休。摸到耳朵的盲人觉得大象如扇子,摸到腿的认为像柱子,摸到尾巴的说似绳子,摸到身体的称像一堵墙……倘若大象能听懂他们的话语,想必也会哭笑不得。
这则寓言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养鸽的朋友,竟不知不觉地重蹈了盲人的覆辙。
养鸽界中,鉴鸽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每种方法都有其拥趸,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是“血统论”。养信鸽重视血统,这确实是基础和前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有些鸽友常常自豪地宣称:“我这羽鸽子,它的家族上下、前后、左右,七大姑八大姨全是冠军。”其血统书更是华丽耀眼,是海外某某名家的某某铭鸽的直子(女),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当有人指出这羽鸽子在眼睛、身架、羽质等方面存在不足时,鸽主往往会流露出不屑的神情,傲慢地回应:“你这个问题太幼稚,看血统就行了,其他的无需关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这并非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鸽眼论”也颇为盛行。众多鸽友热衷于研究眼砂(眼志),其中不乏技艺精湛的高手。他们通过仔细观察眼砂、眼志、内线扣、距离线、速度线、底砂、面砂以及瞳孔和眼球的灵敏度等诸多细节,来评判一羽鸽子的优劣。他们精心挑选的鸽子,从眼砂(眼志)方面看,宛如经典的标本。然而,他们却过度专注于此,而忽略了血统、体形、膀羽等其他关键指标。最终,许多这样挑选出来的鸽子,并未如预期般为鸽主带来荣耀。
“视团论”同样有其支持者。通过观察视团来鉴别鸽子的遗传、速度、育种价值以及适飞的气候和距程,准确率相对较高。笔者曾经也深陷其中,有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在经历挫折后反思,才惊觉自己如同寓言中的盲人一般,只看到了局部。
还有“身架、膀条论”。如今,不少鸽友凭借摸身架、看膀条来评价信鸽的好坏,并且很多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什么血统、什么眼睛都有冠军,但是冠军的身架、膀条共性的东西很多”,这句话在养鸽圈广泛流传。但这些鸽友同样存在忽视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迟归鸽中,不乏身架、膀条一流的选手鸽。
另外,还有一些鸽友,他们评价信鸽仅仅依靠观察,从不上手。站在鸽棚外,便能自信地指点江山,精准地指出好鸽子。笔者曾虚心向他们请教,却因自身愚钝,始终未能领悟其中的奥秘。尽管深知这种方法存在盲点,但内心渴望掌握这门技术的愿望依旧强烈。
在养鸽的过程中,笔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众多前辈虚心求教,收获颇丰。然而,也逐渐发现,上述每一种鉴鸽方法,虽都能从鸽群中挑选出看似优秀的鸽子,但都存在明显的盲点。
有些鸽子眼砂堪称一流,但其实际表现却远不及眼砂那般出色;迟到的鸽子里,也有身架、膀条极为出众的;拥有高级视团的赛鸽,却未能为鸽主赢得荣誉;许多铭血的后代,也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实力。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排除健康、状态、管理、气候以及适飞距程等外在因素,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在于鸽子本身存在各种缺陷,而鸽主却未能察觉或重视,盲目地委以重任,最终只能收获失望。
养鸽子绝非简单之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所培育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有望为我们带来荣誉的生命。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惊喜的过程,从精心挑选父本、母本,到新生命的诞生,再到它在我们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最后赋予其使命,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能顾此失彼,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养鸽之路上取得成功。
养鸽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奔驰汽车生产线能够生产出成千上万辆性能一致的汽车,它们可以跑出相同的速度,为驾驶者带来同样的舒适体验。然而,一对黄金配对却无法保证繁育出众多品质相同的信鸽。即便如著名的“奇迹号”,也不可能只留下“奇迹 - 32”这一优秀后代,它同样会有迷失归途的后代。
这就警示我们养鸽人,不能像购买普通商品一样去选购和评价信鸽,不能仅仅因为鸽子拥有高贵的血统就盲目追捧。在评价一羽信鸽时,我们应综合考量更多、更细致的指标,这样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
客观来讲,我们都会觉得寓言中的盲人可笑,但很少有人会认为他们愚蠢,毕竟他们存在生理上的缺陷。而作为生理健全的养鸽人,我们在理念和技能上绝不能出现短板。否则,“盲人摸象”这则寓言,就真的成了我们养鸽路上的真实写照。希望以上这些,能给广大鸽友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在养鸽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共同享受养鸽带来的乐趣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