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鉴鸽:从鸽友经验中探寻鉴鸽真谛
- 更新日期:2025-02-21 09:52:02
- 查看次数:
在信鸽的世界里,鉴鸽无疑是一门深奥且充满魅力的学问。如今,各类鸽刊以及网络上有关鉴鸽的文章铺天盖地,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我无意去附和某一种鉴鸽理论,也不想刻意另起炉灶创造新理论,只是将平日里与几位相熟鸽友交流的点滴心得整理出来。希望这些基于日常交流的浅见,能给初涉养鸽领域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鸽友梁君的独特见解
鸽友梁君,为人正直、质朴,在鸽界堪称一股清流,从不盲目跟风,也没有那种随波逐流的“羊群心态”。他对白鸽情有独钟,早在许多国内鸽友还不知道“村松白”的时候,就已经与白色信鸽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将他归为资深鸽友,绝对是实至名归。
梁君曾打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方: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拖拉机和奔驰车相比,即便不考虑发动机等因素,单从外行人一眼就能看到的底盘,就能明白其中的差距。底盘重的车,惯性大,往往速度也更快。将这个道理类推到鸽子身上,大家应该不难理解。在赛鸽领域,鸽子的某些外在条件就如同车的底盘,似乎预示着它们在赛场上的表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赛车比赛有人直接参与操控,是一个人与车双向互动的过程。但信鸽竞翔却截然不同,从信鸽飞出放鸽笼的那一刻起,它们就要独自面对一路上的山山水水、风风雨雨。这完全是一个依靠鸽子自身大脑与体能相互配合的艰难过程。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相当一部分肌肉发达、龙骨粗壮(就如同梁君比喻中的“底盘重”)的赛鸽,在比赛中却飞到了鸽群后面,甚至迷失方向飞失的原因。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中短距离比赛中,取得较好名次的赛鸽大多具有这样的外表特征。这其中的差异,关键就在于鸽子的“大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商。
鸽友李君的智慧之鸽
鸽友李君,悟性极高,阅历丰富,平日里勤奋钻研佛教典籍,思考问题深刻独到,常常能一语中的。他养的鸽子数量不多,参赛时却总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对奖金、奖状以及名次等都看得很淡,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李君的鸽子,大多外貌普通,羽色暗沉,肌肉、眼砂、膀条等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与当下流行的优质赛鸽标准相差甚远,很不迎合潮流。可就是这样的鸽子,一旦参赛,常常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正应了“大智若愚,大道平常”这句话。
世间万物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鉴鸽和鉴人其实道理相通。人这一生,经历过无数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没有谁是完美无缺的。信鸽也是如此,一只看似相貌完美的鸽子,其内在品质可能并不出色。如果一只鸽子各方面都毫无瑕疵,赛鸽运动的发展很可能会因此停滞不前,甚至走向衰落。就像自然界的规律一样,有波峰就必然会有波谷。
济南的郑云涛先生在《洋人洋鸽之我见》一文中,对这一观点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不仅指出洋人洋鸽是这样,国人国鸽同样如此。郑先生文中有一段用《兰亭序》来例证鉴鸽的文字,让人印象深刻。有一次鸽展结束后,他回到旅馆,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恍惚间,一幅王羲之的《兰亭序》仿佛在眼前飘动。他情不自禁地临摹起来,情感也随之起伏,甚至连帖中写错划掉的地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在这个过程中,他突然领悟到《兰亭序》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除了书者本身深厚的书法功力,更重要的是那份毫无刻意创作痕迹的天然率真。它只是王羲之对文人墨客聚会的有感而发,随性记录,没有世俗的迎合与顾忌,也没有刻意的创作意图。鸽子也是这样,过于追求完美的外表,可能会忽略其内在的本质。
鸽友于君的成功之道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邻县的鸽友于君。早在鸽会成立前的“蒙昧时代”,他就独具慧眼,开始留意搜集佩带国内名人足环的天落鸟,或者是一些品质不错的泊来之鸽。凭借着这份独特的眼光和坚持,在于君所在的县级鸽会里,他的赛绩相当出色。
于君的成功,在于他比别人更早明白一个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他懂得借助优秀鸽子家族的力量,但同时又不盲目迷信名家之鸽,不认为只要是外来的鸽子就一定是好的。他深知要挑选整体表现优秀的家族,然后再从这个家族中精心选出优秀的个体去参赛。
举于君这个例子,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虽然天落鸟中不太可能有巴塞罗那的冠军鸽,但在真正的名家高手丢失的赛鸽中,确实存在一些因为客观原因而沦为天落的优质鸽子。饲养这样的鸽子,往往比那些购买披着名家外衣、实则是倒卖外国垃圾的鸽子,效果要好得多。其二,即便是优秀的赛鸽家族,其中也并非每一只鸽子都能出类拔萃,就像不是每一只詹森鸽都能拿冠军一样(我对詹森鸽非常推崇,只是因为詹森鸽获得冠军的数量众多,才会有这样的说法)。这也正是本文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鉴鸽的关键意义在于从优良的家族中挑选出最为突出的个体。
养鸽的朋友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经济状况。站在高位的人或许能看到更广阔的前景,但对一些细节可能就关注不到了。我作为一个来自小地方、没拿过大成绩的鸽文作者,希望能通过这些文字,为那些和我一样来自工薪层或小地方的鸽友提供一些实用的经验和启示。毕竟,对于广大普通鸽友来说,这些实实在在的经验,远比那些大手笔引进、天价导入的做法更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