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鸽指南:探寻优质赛鸽与种鸽的必备条件
- 更新日期:2025-02-24 09:09:00
- 查看次数:
在赛鸽的世界里,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那些在赛场上表现出色的好赛鸽,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种鸽;相反,有些看似貌不惊人、毫无比赛记录的鸽子,却有可能在育种领域大放异彩,成为闻名遐迩的育种王牌鸽。
这就告诉我们,不能仅用常规的眼光去挑选鸽子,因为种鸽和赛鸽之间的微妙差异,远非表面现象所能体现,内在潜质才是关键所在。为了帮助养鸽初学者避免陷入选鸽的误区,尽快提升选鸽水平,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只好鸽子所应具备的各项条件。
1. 头颈部
挑选鸽子时,头颈部的特征不容忽视。理想的鸽子应具备较大的头部,且头部与身体比例协调。后脑不仅要圆润饱满,头顶部分也是越宽越好;前脑同样需要丰满且顺延流畅,以不遮挡鸽子的视线为标准。一般来说,公鸽头部呈方形较为合适,雌鸽头部相对略小一些也无妨。
2. 鼻形
鼻形在选鸽中常常被一些养鸽者忽视,但实际上它至关重要。老品系的鸽子常见大鼻瘤,而新品系经过改良多为小鼻瘤。小鼻瘤的鸽子在飞行时不会阻碍视线,有助于提高飞行速度。无论鼻瘤大小,都要留意鼻孔的开缝情况。若开缝过小,鸽子在激烈飞行时可能会因肺气不足而张口吸气,从而影响耐力;开缝过长过大,在雨天飞行时又容易灌进雨水。因此,合格的鼻形应是开缝顺畅且紧缩,大而不开最为理想。
3. 脖颈
脖子粗大的鸽子通常肺活量较大,这是一个优势。若脖子不仅粗而且长,再搭配良好的腰身,那么在飞行过程中,尤其是翻山越岭时,这类鸽子将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耐力。
4. 眼睛和眼砂
鸽眼一直是赛鸽领域中一个复杂且深入的研究课题,很难有绝对的定论。鸽眼作为鸽子头部的重要器官,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过度迷信。毕竟,不存在能适应各种天气状况的全天候型鸽眼。科学的做法是根据比赛的气候条件和距离远近,来挑选合适的鸽子参赛。
- 眼砂:优质的眼砂,砂粒要浓重密集,排列整齐有序,砂型分布均匀。看起来应清透油亮,当虹彩彩面占据整个眼珠距眼眶的二分之一时,代表这只鸽子的眼砂状况合格,适合参赛。彩面较窄的眼砂,单关爆发力强,但稳定性欠佳;虹彩与瞳孔相连的眼砂,则表明鸽子耐力良好,适合长距离飞行。油彩深的砂型在阴雨雾天能更好地发挥优势,而浅色素砂型在天气晴朗时速度表现更佳。
- 瞳孔:瞳孔小且伸缩自如的鸽子,能更好地适应各种气候的变化,在强光和弱光环境下都能灵活应对,尤其在大太阳下飞行速度极快。瞳孔较大的鸽子,则对阴暗、光线较弱的天气适应能力较强,甚至能在夜间摸黑归巢。而那些瞳孔过于死板、没有伸缩度的鸽子,一旦气候发生变化,很可能就无法归巢。对于处于哺育期的幼鸽,若观察到其瞳孔内深浅二色黑环清晰、明亮且紧密,说明这只幼鸽具有较高的价值;若二环暗淡无光,则可考虑淘汰。当鸽子成熟后,若发现其瞳孔内有黄点、绿点、线状物、粒点或多组此类物质,也就是所谓的“点眼丛”,这可是极为珍贵的特征,具有遗传性。遇到这样的鸽子,一定要留下作为种鸽,它们堪称最高级别的育种鸽。此外,当眼砂和瞳孔之间存在一种牵动关系,仿佛眼砂向瞳孔流动时,说明这只鸽子眼力强健,长时间飞行也不容易感到疲劳。
- 眼志:长距离眼志和短距离眼志存在明显区别。一般来说,比赛距离越长,鸽子对眼志的依赖程度越高。大多数长距离归巢鸽拥有圆形全圈眼志,其渗出面积又黑又亮,宽阔且粗糙。这种长距离眼志的鸽子在短距离比赛中,很难与拥有弱眼志的短距离鸽竞争奖项。长距离眼志常见的类型有“黄眼志”“绿眼志”“圆眼志”和锯齿状眼志。在参赛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距离选择不同眼志的鸽子。例如,500 公里的比赛可挑选眼砂平均、瞳孔清亮的鸽子;长距离比赛则选择具备长途鸽眼特征的鸽子,这样能提高鸽子的归巢几率。
5. 膀羽
鸽子的膀羽分为上膊骨、副翅骨和主翅骨三段。优质的膀羽,骨架要粗壮,筋脉强健有力。上膊骨越短越好,过长会影响飞行速度。最外面三根主翅管应粗大,8、9、10 根主翅羽末梢呈小圆形,这种形状有利于长距离飞行。主羽间隙大小也有讲究,间隙大有利于逆风飞行,但在顺风时可能会出现翻翅漏风的情况,影响飞行速度。将整个翅膀拉开时,不能过于紧绷,要保持灵活轻松。因为鸽子在竞翔过程中翅膀需要反复运动数万次才能归巢,若翅膀过紧,肌肉容易拉伤,导致鸽子不得不停止飞行、落地,从而影响飞行速度。此外,整个主副羽翅应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稍微向内弯曲,主副羽绝不能形成两个面,只有这样的翅羽才能保证鸽子飞行速度良好。
6. 副羽
很多人可能对副羽不够重视,但实际上副羽对鸽子的归巢成绩有着重要影响。纵观那些冠军鸽,无一不拥有漂亮的副羽。副羽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鸽子飞行时的浮力大小,良好的副羽是鸽子具备耐力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优质的副羽,鸽子在短距离比赛中或许还有机会拿奖,但在中长距离比赛中想要获奖几乎是不可能的。
7. 嘴和喉咙
嘴壳的硬度与鸽子的骨架硬度密切相关,嘴壳硬的鸽子,其骨架通常也较硬;反之,嘴软则骨头也软。舌头的颜色以淡红色为宜。有些鸽子会出现黑舌尖的情况,一般嘴壳内侧也会伴有黑斑(有人称之为黑志),这多是遗传因素导致的。若鸽子突然出现黑舌尖,则可能意味着它的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此时应让鸽子多休息,不宜再让其参赛。
8. 肌肉问题
一只优良的鸽子,必须具备合格的肌肉,尤其是胸大肌,要丰满且富有弹性。判断肌肉是否符合标准的方法很简单:用手指用力按压鸽子的胸大肌,若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反弹力,就像按压打足气的内胎一样,这种肌肉就是一流的。若按起来感觉过软,说明这只鸽子飞行能力欠佳,速度也较慢;若按起来过硬,虽然在短距离飞行中速度可能较快,但在长距离飞行时,由于肌肉摩擦过多,容易过早疲劳,导致前快后慢,同样不符合优质鸽子的标准。
9. 龙骨、腰与背
鸽子的胸肌依附在龙骨上,因此龙骨的优劣对鸽子的飞行能力至关重要。好的龙骨应以厚、硬、轻为主要特点,其次再考虑其长短和角度。龙骨角度应尽量向前突出,这样可以增加胸肌的附着面积。同时,龙骨要向肛门趾骨方向顺延回缩,并与趾骨水平相接,两者之间的间隙以一指宽为宜。间隙绝不能过宽,否则在高速飞行时,内脏会因缺乏支撑而后退,导致鸽子感到疲劳,不得不落地,进而影响飞行速度。
鸽子的腰背大致可分为圆腰和平腰两种类型。用双手抓住鸽子双翅,用二拇指按压腰部,若腰部扁平且容易下陷,这类鸽子属于下品,其尾巴容易上翘,缺乏耐力,不适合入选。若腰部呈圆筒状,厚实且坚实有力,上手按压时尾巴不上翘,而是保持平直或下勾垂状态,那么这两种情况的鸽子都很不错。其中,尾巴平直的鸽子速度较快,尾巴下勾垂的鸽子耐力较好。此外,腰要与鸽子的身体融为一体,不能有截断的感觉,这样的鸽子才是我们理想的选择。
10. 重量
一只好的鸽子应具备“丰满而量轻”的特点,这意味着鸽子身体轻盈、丰满却不显得笨重,只有这样的体形才能适应各种距离的赛事,在手感上也更为出色。
养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中的知识和技巧无穷无尽。我们要多阅读相关书籍,积极与其他鸽友交流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升自己的养鸽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养鸽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真正领略到养鸽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