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骨骼甄选之我见:基于“飞放论骨”的实践体会

赛鸽骨骼甄选之我见:基于“飞放论骨”的实践体会

  • 更新日期:2025-02-28 08:07:33
  • 查看次数:

赛鸽的世界里,“飞放论骨”是一项历史悠久且在赛鸽界占据重要地位的经验性概念。它强调了赛鸽骨骼构造对其飞行能力有着根本性的影响。长久以来,众多鸽友凭借自己的养鸽经历不断探索和总结,“飞放论骨”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经验结晶,虽然很多人知道这一概念与赛鸽骨骼有关,但对于到底什么样的骨骼才符合其要求却并不十分清楚。基于我近几年的赛鸽经验,从赛鸽的归巢率、飞行速度以及恢复疲劳的快慢等方面,我对“飞放论骨”有了自己的体会。

一、头骨圆

赛鸽头部圆润、前额饱满,没有那种见棱见线的方头之感。这种圆润的头部往往暗示着大脑相对发达,脑容量也较大。从外观上看,这样的赛鸽不仅美观而且显得机敏,非常招人喜爱。对于雄鸽而言,如果有这样的头骨特征,往往具有特殊之处,鸽友们需要谨慎对待,切不可轻易舍弃。

二、颈骨粗

赛鸽的颈骨粗细长短有讲究,理想的状态是脖子长短适中且粗壮有力。粗壮的颈骨使呼吸道更为宽敞,这对于赛鸽在高空中呼吸换气极为有利。当颈骨粗壮时,即便较短,在鸣叫时也会因为外部羽毛磷光闪闪而显得神采飞扬,这样的赛鸽无疑是可造之材。粗壮颈骨的赛鸽在高空中,头部转动灵活,能够敏锐地观察周围环境,同时也不会惧怕高空气流和大风的影响。而且,颈、肩、胸相连之处过渡平滑,没有台阶状的突起,这有助于赛鸽在飞行时突破大气的阻力;相反,颈部细长的赛鸽飞到高空时容易龟缩头部,致使颈部弯曲,这对飞行是非常不利的。

三、龙骨长

赛鸽的龙骨相对于鸽体而言,呈现出小弧度的舟形,就像将整个鸽体从下往上稳稳地兜住托起一样,并且往后延伸得越长直至伸到耻骨缝中是最好的。这样的龙骨结构类似赛龙舟的底部,既能给予身体良好的支持与保护,又有利于高空气流从身体下方高速滑过,从而让赛鸽更有可能获得高分速。而那些短龙骨,或者弯曲、变形的龙骨则难以很好地承受高空气流的压力,也就不容易产生高分速。另外,赛鸽的耻骨需要收缩紧凑,用手触摸感觉坚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档眼”。如果耻骨松软并且和龙骨之间的距离过大,赛鸽的档部就会松软无力,这不仅不利于最后冲刺,还会影响尾部的收束。

四、肱骨短

赛鸽的肱骨应该短而粗壮。这种结构的肱骨能让赛鸽快速拍打翅膀,进而实现高速飞翔。要是肱骨过长、过弱或者过细,就会导致翅膀拍打频率降低、速度减慢、力量变小,而且容易疲劳,这对飞翔以及提高分速来说都是不利的。当手握赛鸽时,如果肱骨构造不良,在双肩外将上翅的上端一边会有一个肘关节支起包,背部还会呈现凹状。

五、腰骨壮

赛鸽的腹部应当壮实有力,这样尾部才能收束良好。当用手握住赛鸽时,会有一种它将要滑脱出去的感觉。如果腰骨无力,赛鸽在飞翔时就会表现得不够平稳,特别是在大风天气下参加比赛时,更容易被风吹得偏离航道。

六、腿骨直

赛鸽站立时,双腿就像两根笔直的柱子,直立且平衡地支撑着身体,给人一种神采奕奕、轻松傲立的感觉。如果赛鸽站立时腿骨呈现“八”字型,这就是鸽体软弱的一种表现。

赛鸽骨骼中的无机盐成分对其飞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赛鸽骨组织主要含无机盐,其中阳离子主要为钙,其次为镁、钠等;阴离子主要为磷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无机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比如构成赛鸽骨骼组织;维持组织与体液间的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像K⁺、Na⁺、Cl⁻、HPO₂⁻₄等无机盐的适当含量对维持渗透压平衡有调节作用,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本身就是缓冲剂,能调节和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这有助于赛鸽在竞翔活动中肌肉收缩运动时,缓解因能量代谢强度高而导致的代谢产物乳酸的堆积,从而延缓疲劳的发生;无机盐还能维持神经和肌肉正常的应激性,赛鸽竞翔时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以及肌肉长时间的收缩运动都需要钙离子;同时也能维持或影响酶的活性,如磷酸化酶和各种磷酸激酶需要镁离子,碳酸酐酶需要锌,细胞色素氧化酶需要铁和铜离子;另外,在赛鸽的定向导航能力方面,其与碳酸钙和铁成份构成的耳石有关,由此也能反映出赛鸽壶囊器官的水平。

在赛鸽界,有专家指出赛鸽的骨骼与血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血统是选择赛鸽的一个重要因素,优良的血统往往蕴含着优秀的基因传承。然而,即使一羽赛鸽有着优良的血统,但如果骨骼结构不良,在实际的飞行表现和竞翔能力上可能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选择赛鸽时,应该综合考虑骨骼和血统这两个因素。

我所阐述的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当然,一羽优秀的赛鸽还应该具备优良的血统、华丽如锦的羽毛等其他特质。不过在我选择赛鸽的时候,一定会把骨骼放在首要考量的位置,不管其血统多么优良,只要骨骼不佳,我都不会选择饲养。希望能与广大鸽友共同探讨,一起提升赛鸽的竞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