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棚幼鸽作育全解析:从种鸽到幼鸽的全方位考量
- 更新日期:2025-03-02 05:48:30
- 查看次数:
随着全国各地公棚规程的出台,鸽友们迎来了种鸽调理与配对的重要时期。种鸽的“种”与“养”是参加公棚赛的根基,其重要性不可小觑,而幼鸽的“鉴”与“选”则是送公棚前的关键步骤。
一、种鸽调理与配对
种鸽调理时间为12月底至1月中旬,这个时间段主要进行打虫和后期调养。打虫是为了确保种鸽的健康,避免体内寄生虫影响种鸽的体能和繁殖能力。例如,沙门氏菌感染可能会影响母鸽产蛋的质量,所以在12月1日 - 14日清理沙门氏菌,之后进行排毒、保肝护肝等操作。1月25日 - 31日清理毛滴虫等,都是为了让种鸽以最佳状态进入配对阶段。
配对在打虫20天后进行。种鸽配对需要鸽主对种鸽有深入的了解,包括种鸽的血统、赛绩、体能、年龄等。不同的血统有不同的特性,有的适合短距离快速,有的适合长距离耐力赛。赛绩能反映种鸽在不同环境和距离下的表现能力。体能方面,参加过竞赛的种鸽可能存在隐性疾病,需要特别关注。年龄上,雄雌种鸽过大或过小都不合适,一般超过5 - 7岁(单只),雌雄相加超过10岁的鸽子,育出优秀幼鸽的概率较低。同时,还要考虑即将送鸽的公棚情况,如公棚的赛制、决赛距离等因素。
二、幼鸽选育
(一)从蛋开始精选
鸽蛋应光滑、亮泽(肉色为佳),厚壳、麻壳、薄壳的蛋都不理想。在孵化6 - 7天时,气室空间大的蛋较好。这是因为气室空间大往往意味着蛋内的氧气供应更充足,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二)出壳观察
幼鸽出壳过程很关键,破壳时间越短越好。这是因为破壳迅速的幼鸽通常体质较强,在胚胎期就已经积累了较好的能量储备。出壳后,蛋壳干净无血丝为佳,这可能表示幼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吸收较好,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出壳第2天看脐带,平整的脐带说明幼鸽发育正常,凸起则可能存在发育问题。3 - 4天扶正幼鸽的头,头挺起时间长的幼鸽相对更好,这反映了幼鸽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4 - 5天观察幼鸽体型,圆润的体型更理想,这可能与幼鸽整体的发育均衡有关。7天之后要根据个人经济情况给幼鸽补充营养,13天后若幼鸽在接触时会伸脖子叨人或用翅膀打人,说明它聪明勇敢、适应能力强,但也可能因性格倔强在公棚开家时游棚。这是因为这种幼鸽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公棚的群体环境中可能不太容易适应规则,但也正是这种性格可能使其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三)幼鸽发育观察
幼鸽22 - 24天应与亲鸽分离开始独立生活。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是因为此时幼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如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已经初步发育完善。过早分离可能导致幼鸽无法适应,过晚则可能影响幼鸽的独立性发展。
三、饲养管理
(一)独立生活开始
将幼鸽放在宽敞的幼鸽棚中,避免成年鸽欺负。第一天食槽放稍小的混合饲料和饮水器,水里添加葡萄糖粉等营养物质,一天换2次水。幼鸽第一天可能不会进食,但必须喝水。如果不会喝水,鸽主可以将幼鸽的头摁进饮水器教它喝水,要有耐心多试几次。这是因为水对于幼鸽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幼鸽在亲鸽哺育时已经习惯了水分的摄入,独立生活后也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否则会影响身体机能。
(二)饮食管理
第二天是关键,如果傍晚还不会自行进食和饮水,最好淘汰。这是因为公棚环境竞争激烈,不能快速适应进食和饮水的幼鸽在公棚很难生存。学会进食后的2 - 3天,饲料要逐渐加粗,以80%玉米 + 20%混合饲料为宜,这是为了让幼鸽适应公棚的饲料环境,公棚中玉米通常是主要饲料。
(三)营养补充
从亲鸽分离到送公棚前要持续补充营养。例如“幼鸽3号”含有多种幼鸽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能促进幼鸽的骨骼发育、提高免疫力等,可按照产品说明定期投喂;“速补丸”有助于补充幼鸽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增强幼鸽的体质;儿童钙片可以补充钙质,使幼鸽骨骼更坚硬;金维他能提供多种维生素,保证幼鸽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择优挑选
(一)身体发育
选择身体发育良好、肌肉弹性佳、羽毛光滑的幼鸽。骨架硬、龙骨稍短、趾骨粗壮硬实、开档适中的幼鸽更具优势。这是因为这样的身体结构有助于幼鸽在飞行中保持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同时也能承受飞行中的压力。
(二)生活习性
观察幼鸽在栖架上的表现,站得高且隐蔽、有固定栖身之地的幼鸽游棚几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这种幼鸽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和安全感,更适应在固定的环境中生活,在公棚环境中也更容易稳定下来。
(三)智商与性格
捏住幼鸽嘴向前拉伸,若很难捏住嘴或捏住后迅速摇头摆脱的幼鸽较好,说明它倔强、不轻易服从,这种性格可能在决赛中表现出单独归巢的特性。翅膀拉开后有明显抖动感的幼鸽可能是速度快的标志。这是因为这种幼鸽具有较强的反抗能力和活力,在比赛中可能更有竞争力。
五、选择公棚与时间
(一)公棚选择
选择公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公棚的决赛时间、声誉、管理情况等。不同公棚的管理水平差异较大,一些管理规范的公棚会有科学的饲养、训练计划,能更好地照顾幼鸽成长。声誉好的公棚通常更公平、公正地举办比赛,减少作弊风险。决赛时间也很关键,要根据幼鸽的成长周期和自身的配对计划来选择合适的公棚。
(二)送鸽时间
大部分公棚决赛时间在10月中旬,建议在4月25日 - 5月10日送幼鸽至公棚,此时幼鸽约35天左右。同时,种鸽的最佳下蛋时间为2月26日 - 3月15日。这是因为这样的时间安排能让幼鸽在决赛时大条退至第8根,在比赛中更具优势。另外,据统计秋季规程公棚获奖鸽中雌鸽比例较大,在能掌握幼鸽性别的情况下,可适当多送雌鸽参赛,但雌鸽不宜送得太早以免决赛前下蛋影响比赛。春季规程公棚则相反,雄鸽在身体素质和体力上更能适应春季放飞。
公棚幼鸽的作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鸽友们需要在各个环节精心管理、全面考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才能在公棚赛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