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鸽选择与淘汰:确保鸽群质量的关键要素
- 更新日期:2025-03-03 12:16:38
- 查看次数:
在鸽子的培育过程中,仅靠自然选择的方式来淘汰鸽子,无论是幼鸽还是成鸽,都是远远不够的。自然选择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局限性。而当训练期间没有及时淘汰较差的鸽子时,就只能依靠人工手动选择了。首先,那些不够健康、强壮的鸽子必须尽快被淘汰,因为它们不仅会使鸽舍变得拥挤,还会白白消耗饲料。如果鸽友不太擅长选择幼鸽,那么最好保留那些看起来既健康又充满活力的鸽子。
接下来谈谈选择保留幼鸽的基本要点。幼鸽应具有强壮、硬朗的外观,而不是显得沮丧、笨拙。颈部要挺直且长度适中,幼鸽的尾巴应保持水平,不拖地,尾巴的羽毛也不宜过长,最好给人一种只看到一根羽毛的简洁观感。从翅膀尖端到尾巴末端的距离需在1.6公分以内,并且鸽子静止时,翅膀尖端要架在尾巴上。羽毛颜色并不关键,但翅膀上的条纹需清晰可见,且交错色和红色越深越好,同时要保留那些羽毛柔软丰厚、背部坚硬宽阔的幼鸽。
当用指距测量幼鸽翅膀时(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幼鸽放在手上,用手指去测量翅膀),其背部应宽而平,从喉咙到尾巴应成一条直线。耻骨要非常坚硬且短,耻骨过长过软是衰弱的表现,应当淘汰。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每个翅膀前部下面,缓慢施加固定压力时,鸽子的胸部应该能产生明显的抵抗力,若鸽体受到很小压力就塌陷,说明其身体结构脆弱。龙骨要直而厚,在胸部处稍有弯曲,靠近肛门处越粗越好,若脊椎骨有问题或者肛门与脊椎骨间距离过大的幼鸽,会影响飞行平衡,应予以淘汰。后翼和前翼都要有很多柔软的羽毛,初列长羽应柔软紧闭,后翼要粗大,整个翅膀比例要协调。当翅膀展开时,应像一架水平的飞机,尾部稍有弯曲,最后五片长羽与其他长羽和后翼不同,要明显向外突出。不要保留翅膀坚硬的幼鸽,当拉开鸽子翅膀时,如果感觉很轻松,就像幼鸽自己要张开翅膀一样,这表明翅膀是柔软的,而翅膀坚硬的鸽子很难成为冠军。
幼鸽的眼睛应展现出坦率、灵活的目光以及智慧的闪烁。眼睛颜色不重要,重要的是眼睛要明朗灵活。实际上,眼睛是判断鸽子未来价值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对比优良、普通、低劣鸽子的眼睛来验证这一点。观察眼睛是否灵活和有智慧闪烁的具体方法是:当手持幼鸽头部时,眼睛能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比如视线能跟随移动的物体转动,眼神灵动而不呆滞。鸽子真正的价值、智力和归巢本能,只有通过训练和比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在繁殖幼鸽时,应以严格挑选血统优秀、体型和赛绩都超群的种鸽为基础。经过两星期的配对后,选择形状完美标准的鸽蛋进行孵化。在孵蛋期间,不建议在巢盆中放置稻草或细砂,如果在孵化过程中蛋壳凹陷,可视为虚弱的表现,应淘汰该鸽蛋。当鸽蛋孵满天数后,幼鸽尽早凭借自身力量啄破蛋壳,且蛋壳内没有遗留血丝的,是发育正常的幼鸽,这样的幼鸽肚脐形状完美,乳毛色泽浓厚、绵密;反之则是不够健壮的鸽子,需要特别留意。出生当天,蛋壳里存留血丝较多、肚脐收缩欠佳、乳毛稀疏的幼鸽是虚弱的,不应留存。幼鸽出生后6天,吃饱母乳熟睡时坐头偏歪的,日后可能无法适应恶劣天候赛程,应列为淘汰对象。幼鸽出生约8天后,轻轻握在手中会立即强烈反抗、浑身颤动的,这是日后耐力高强的表现,在恶劣天气下也会拼死飞回,应倍加珍惜。从过往经验来看,单只哺育幼鸽是比较理想的方式,这样双亲不会过度消耗体力,幼鸽也能顺利发育成长。在幼鸽接近两星期大时,有些虽然仍在巢盆中,但当鸽主靠近时会做出威胁动作的,相较于温和无表情的幼鸽,更有可能是日后飞行速度快且充满毅力的鸽子,值得鸽主寄予厚望。通常较早离巢的幼鸽比较聪明且体力充足,但要注意有些幼鸽在出生后二十三天就能出巢,虽然会模仿双亲啄食饲料并自动出入巢箱,但过早离巢可能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影响主翼充分成长和健康,日后遇到逆强风或恶劣天气时往往凶多吉少,所以过早离巢是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充分成长的幼鸽在舍内舍外飞翔时,动作敏捷轻便的为佳,若飞翔动作笨拙,可能是内脏虚弱、不耐飞的鸽子。体力充沛、动作敏捷且智力优良的比赛鸽是鸽舍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必须对幼鸽精心选择,及时淘汰不良个体,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艰难赛程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