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观察:如何正确看待“好鸽”

赛鸽观察:如何正确看待“好鸽”

  • 更新日期:2025-03-07 14:05:14
  • 查看次数:

赛鸽的历史长达一百多年,期间众多信鸽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不断投入精力去剖析、研究,旨在为养鸽事业挖掘更多的成果。然而,赛鸽的奥秘与所谓评判“好鸽”的固定模式难以完全确定,目前的阐释往往只是片面的理由和策略。即便如此,人们依然锲而不舍地钻研探索,期望有更多新发现。

对于如何理解看鸽子的“捷径”,以及“好鸽”(漂亮、能飞)的含义,我一直深感困惑。我知道智能佳、体质棒、比赛中常常名列前茅的鸽子可称为好鸽子,在育种方面能使后代不断优化的才是真正的育种,反之只能算繁殖。回顾自己多年的养鸽经历,我发觉自己犯了不少错误。

就拿挑选“天落鸟”来说,“天落鸟”中虽有飞行能力尚可的,但赛绩缺乏稳定性,速度也难以保证。我曾经花费十多年挑选“天落鸟”,随着时间推移,投入的小钱累积成了大钱,还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最终在本地鸽界也没能树立起自己的名号,最后只能拿出多年积蓄去购买更优秀的鸽子。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天落鸟”来源复杂,其本身可能是因为自身存在某些缺陷才成为“天落鸟”,比如导航能力不佳或者身体素质不过硬,只是偶尔能有较好的飞行表现,所以难以凭借它们建立稳定的鸽系。

在引进种鸽时,我也曾盲目自信。对于他人介绍的种鸽不屑一顾,执意选择自己看中的,结果自己挑选的种鸽繁育出的后代飞行能力差,反而是购买种鸽时他人赠送的、自己看不上眼的鸽子繁育出的后代表现出色。这是因为我在挑选种鸽时,仅凭主观感觉,没有全面考察种鸽的血统、家族赛绩、体型特征等多方面因素。

交公棚时,由于无法准确判断幼鸽的潜力,面对高昂的参赛费用,我没有选择精挑细选几只优质幼鸽,而是大量送鸽参赛。好血统的幼鸽都被送去碰运气。这反映出我缺乏判断幼鸽潜质的能力,像一些优秀的幼鸽可能具有特定的体型特征,比如龙骨的长度、耻骨的紧密度等方面都能反映其身体素质和飞行潜力,而我当时却没有掌握这些判断方法。

配对环节也让我颇为困惑。我用心照料看好的雌雄种鸽,让它们配对后繁育出的幼鸽挂上特比环,期望能在比赛中获奖。虽然这些用心管理的幼鸽表现还可以,但令人意外的是,吃着普通饲料、未受特殊照顾的保姆鸽的幼鸽却获得了冠军。这可能是因为在配对时,我没有充分考虑种鸽之间基因的互补性,而那些看似普通的保姆鸽可能具有更适合的基因组合。

比赛中也充满了意外。看好的鸽子可能表现不佳甚至未能归巢,而原本不被看好的鸽子却能取得较好名次。这说明仅根据赛前的主观判断是不准确的,可能存在许多未被发现的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如鸽子比赛时的临场状态、当时的天气对不同鸽子飞行能力的影响等。

买指定鸽时,面对众多好血统和有赛绩的鸽子,我完全失去了判断力,甚至对自家鸽子也不知该如何选择,最后干脆全部买下。这是因为我缺乏系统的评判标准,没有深入分析鸽子的各项指标。

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看待“好鸽”呢?

从体型特征来看,飞中长距离的好鸽子体型相对飞中短距离的要稍长一些,体重偏轻且有上浮感;飞中短程的鸽子体型短而前倾,可能会感觉略重,但无论哪种体型都要匀称。好鸽子的身材如梨型或棍子型,骨架硬朗似钢铁,背宽、结实且微弓,握在手中平衡感佳。龙骨平稳,前端上收,耻骨硬而上收,蛋门要紧,肩骨短粗,肌肉柔软有弹性,抓在手里感觉轻飘飘的。底砂面砂油亮有神,精气十足,神情专注,眼球有节律地收缩,瞳孔前后窜动迅速,羽毛如丝绸般柔软光滑,腰有肉,尾巴呈一字型。

从飞行能力方面,“好鸽”应具备较高的智能,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准确导航。同时体质强健,这是在激烈比赛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基础。赛绩是衡量鸽子好坏的直接标准,而且赛绩的稳定性更为关键,一只真正的好鸽应能在多次比赛中稳定发挥。

在育种价值上,好鸽不仅自身优秀,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优良基因传递给后代,实现种群的持续优化。比如一些著名的鸽系,其后代在多代传承中都能保持优秀的飞行能力和良好的体型特征。

在选择种鸽或参赛鸽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能仅依据单一因素判断。例如要考察鸽子的血统,了解其家族的赛绩表现;关注鸽子的体质,包括健康状况、体型结构等;还要考虑配对后的潜在表现,像不同血统、不同体型特征的鸽子配对可能产生不同的后代表现。

中国的赛鸽历史悠久,古代就有赛鸽活动的记载。早在唐代就有赛鸽活动的雏形,到了明清时期,赛鸽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普及。例如明代正德末年,潮州人购进的一对菊花紫羽鸽子代赛绩出众。明末清初的广东佛山“放鸽会”举办的“三关赛”,其赛制已经相当完整,比比利时的赛鸽活动还要早140年。当时的中国鸽群质量很高,出现了“中国粉灰鸽”“北京点子”等著名鸽系。中国的第一部《鸽经》也早在1637年左右问世,这比德、法两国的相关著作早很多。古代赛鸽的发展为现代赛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代赛鸽在传承古代赛鸽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要避免上述常见错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在选择种鸽时,要学习专业知识,了解鸽子的品种特性、血统遗传等知识。不要仅凭主观感觉或者他人片面的介绍就做决定,可以多参考成功鸽友的经验,向他们请教如何从众多鸽子中挑选出优质种鸽。在管理鸽子方面,要科学合理,比如根据鸽子的生长阶段、训练需求提供合适的饲料和环境。对于参赛鸽的选择,要精心挑选,通过日常观察、训练测试等方式判断幼鸽的潜力,而不是盲目地大量送鸽参赛。在配对时,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配对经验,分析种鸽之间的基因匹配度,提高繁育出优秀后代的概率。

总之,看鸽子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探究其本质,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每个人的经验和悟性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异,在赛鸽领域,没有绝对的捷径,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感悟,才能逐渐把握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