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好鸽子是看出来的,还是飞出来的?

好鸽子是看出来的,还是飞出来的?

  • 更新日期:2025-03-08 07:46:29
  • 查看次数:

在养鸽的漫长岁月里,我心中一直纠结着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随着训放和比赛的临近,尤其是一年一度秋赛即将拉开帷幕的紧迫感,变得愈发强烈。那就是,好鸽子到底是看出来的,还是飞出来的呢?

我曾在鸽友茶室里把这个两难的问题抛给同仁们,大家顿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下面我就摘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分享给大家,也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观点一:“玉不琢不成器,鸽不飞不出名。”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就像玉石需要雕琢才能成器一样,鸽子只有经过放飞和比赛的磨砺,才能证明自己是好鸽子。比如说,一只鸽子即便看起来具备各种优秀的条件,但如果从未参与过放飞,就无法真正判断它在实际飞行中的能力,也难以在鸽界成名。

观点二:“不难,名言一句:蓝天见。”简单而直接地指出,只有让鸽子在蓝天中飞翔,才能真正检验出它的好坏。这是因为在空中飞行时,鸽子会面临各种实际的挑战,如定向能力、耐力、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只有在实际飞行中才能展现出来。

对于新入行的鸽友,他们血气方刚,往往倾向于“在放飞中争雄”。这些新手充满激情,他们更相信通过放飞实践来检验鸽子的品质,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养鸽技能。而有一定经验的鸽友,也就是那些半生不老的,则奉行“边看边放,边放边看”。他们深知观察和放飞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观察鸽子的状态、特征等基础上进行放飞,再根据放飞的结果进一步观察和调整,通过这种平衡的方式来优化养鸽策略。那些在鸽坛纵横驰骋、夺冠连连的高手,他们自认为有一定的把握能够通过观察判断鸽子的好坏。这是基于他们丰富的经验,他们能够从鸽子的外貌、行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但这也并非绝对,仍存在看走眼的可能。

“看是理性推论,飞是实践操作,理论结合实践,才是真正的鸽道。”这个观点深刻地阐述了看与飞的关系。看鸽子,包括观察鸽子的体态、眼睛、羽毛等特征,分析其血统等,这是一种理性的推论过程。而放飞鸽子则是实践操作,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养鸽的精髓。例如,在引种时,我们通过观察鸽子的各种条件来初步筛选,但最终还是要通过放飞来确定其是否真的优秀。

“看是基础,飞是检验养鸽人眼光的手段(当然也有看走眼的,一般能把握70 - 80%不错了)。只有看得好,看得准,才能调兵遣将、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观察是养鸽的重要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鸽子的健康状况、潜力等。而放飞则是检验我们眼光是否准确的方式。比如,我们根据对鸽子的观察挑选出参赛的鸽子,如果这些鸽子在比赛中表现出色,那就说明我们的眼光较好。不过,即使经验丰富的养鸽人,也很难做到完全准确地判断,能有70 - 80%的准确率已经相当不错了。

“应该看得出来。引种就要看,血统也要看,本鸽更要看。平时训养还要看。不看,你怎么知道;不看,你如何引种;不看,你更不清楚如何应对各级鸽协的各类比赛?!现在不是讲究指定鸽、大奖赛、团体赛吗?如果看不出,怎么会有赛场高手?!怎么会出现‘金手指’现象?!”在养鸽过程中,看鸽子贯穿各个环节。引种时,血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优秀的血统往往意味着鸽子具有较好的遗传基因。同时,鸽子本身的状态、特征等也需要仔细观察。在平时的训养过程中,观察鸽子的反应、适应情况等,有助于及时调整饲养方法。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才能在各种比赛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看鸽子是有阶段性的,幼鸽和成鸽就有所不同。幼鸽的观察重点可能在于其生长发育情况、活力等,而成鸽则更多关注其飞行能力、繁殖能力等。同时,鸽子的品种不同,如长距、中距、短距品种,观察的要点也不一样。长距品种可能需要重点观察其耐力和定向能力,中距品种要兼顾速度和耐力,短距品种则更看重速度和爆发力。虽然看鸽人人都会,但其中的门道各有不同。

最后,“看”与“飞”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没有未经观察就放飞的鸽子,也不存在只经过观察就能确定善于飞行的鸽子。即使是我们看好的鸽子,也必须经过实际的放飞实践,才能最终确定其真正的价值。

养了一辈子鸽子,我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好鸽子是看出来的,还是飞出来的”这个基本问题,这似乎是一个连科学都难以解释清楚的奥秘,养鸽真的是一件充满奥妙、让人回味无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