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看好的漂亮鸽子不归巢:鉴鸽应重内在要素
- 更新日期:2025-03-08 16:12:53
- 查看次数:
在信鸽饲养与竞赛领域,不少鸽友都有过这样的困惑:那些原本被看好的漂亮鸽子,为何在比赛中未能归巢?这背后其实反映出我们在鉴鸽理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即过于重视有形的外在研究,而轻视无形的内在研究。
一、传统外在学说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眼睛、形体、翅膀、骨架、肌肉等学说在鉴鸽中被广泛提及。从信鸽有形的外在方面,我们确实能获取一些信息,例如鸽子的体质状况、是否具备潜在爆发力和耐力,以及适合何种距离的比赛,还有与冠军鸽外在的相似性等。这些是鉴别好鸽子的基本要素,很多养鸽人最初都是从这些方面开始学习鉴鸽知识的。然而,这些学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仅依据形体等外在因素挑选的鸽子,在比赛中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在上海市的一场南路400公里比赛中,前200公里为山区且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我曾挑选一羽在200公里比赛时成绩较好、外表看起来很不错的鸽子参赛,但它却未能归巢。而那些能够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归巢的鸽子,并非都是外形上特别出众的。这说明,仅仅依靠外在因素判断鸽子的好坏是不准确的,这些外在学说并不能完全决定鸽子在实际比赛中的表现,在复杂的比赛环境下就站不住脚了。
二、无形内在要素的重要性
- 导航能力 信鸽的导航能力存在巨大差异,这种能力主要受先天因素影响,后天训练的作用相对较小。在上述上海的比赛中,大雾天气下,前30名归巢的鸽子展现出了极强的导航能力。例如冠军鸽分速达到1032米/分,在一小时内仅有30羽报到,而大部分鸽子是在两小时后才集中报到。那些导航能力强的鸽子能在恶劣天气或复杂地形中准确找到回家的路。这种导航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从遗传角度看,部分鸽子天生就具备对地球磁场、太阳位置等自然因素更为敏锐的感应能力,它们头部的凸起部位内含有磁铁粒子,能够与地球磁场产生感应,从而帮助判断方向。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导航能力,像地磁受发电站、地质因素影响而改变时,鸽子的导航可能受到干扰。
对于导航能力的观察和评估,可以通过多次不同环境下的训放和比赛来进行。例如,在有地磁干扰或天气多变的区域进行训放,观察鸽子归巢的速度和准确性。如果一只鸽子在多次复杂环境的训放中都能较快归巢,那么它很可能具有较强的导航能力。
- 归巢意志力 归巢意志力同样是先天因素占主导,后天训练虽有帮助但非决定性因素。在比赛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现象,如同场比赛的鸽子一同落在棚顶,有的鸽子会选择绕飞继续归巢,而有的则停留不前;迟归的鸽子进棚后不马上喝水,表明在途中歇过脚,这些都反映出归巢意志力的差异。像美籍华人余柏桦2004年在南非太阳城公棚获得四名的那羽鸽子,仅有六根半大条,归巢后已疲惫得站立不起来;还有我师兄的一羽飞800公里厦门的鸽子,归巢后不久便死去却仍入赏有效名次,这些都体现了强大的归巢意志力。
要观察和评估鸽子的归巢意志力,可以留意鸽子在日常家飞和训放后的表现。如果鸽子总是积极归巢,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例如即使在遇到鸽群、疲劳或者有其他停留机会时,依然坚定地朝着家的方向飞行,那么这只鸽子可能具有较强的归巢意志力。
三、综合评估鸽子的三要素
在实际比赛中,综合评估鸽子的三要素非常关键。例如,有一羽鸽子外形看起来很完美,骨架、肌肉等外在条件都不错,在短距离的训放中表现也较好。但当它参加长距离或者复杂环境下的比赛时,却未能归巢。这可能是因为它虽然具备较好的外在条件,但导航能力和归巢意志力不足。相反,有些鸽子可能外形并不出众,但在导航能力和归巢意志力方面表现卓越,在比赛中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要提高鸽子的导航能力和归巢意志力,在选种方面,要挑选那些在恶劣环境下仍能归巢的鸽子作为种鸽,通过遗传来传递这些优秀品质。在训练上,可以让鸽子逐渐适应不同的环境,如不同的天气、地形等,但要注意训练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对鸽子造成过度疲劳或伤害。
总之,真正的好鸽子,形体、导航能力和归巢意志力三要素缺一不可。我们在鉴鸽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外在的形态,更要重视鸽子的内在素质与能力,这样才能挑选出真正优秀的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