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鉴鸽之道:综合考量的艺术

鉴鸽之道:综合考量的艺术

  • 更新日期:2025-03-09 11:41:23
  • 查看次数:

第一则:全面鉴鸽,状态主导

鸽迷钱某,养鸽十余载,虽败多胜少,却始终热情不减。然而,家人的压力与鸽友的嘲笑,让他的养鸽之旅布满荆棘。去年春天,市鸽会300公里赛,他的一羽雨点鸽入围前十,这令他兴奋不已,便邀我前去赏鸽。我将鸽子握于手中,看到大赛环后,直言此鸽不宜参加500公里赛,恐会飞失。果不其然,这羽鸽子在500公里赛事中迷失。事后,钱某前来询问我判断的依据。

我解释道,这羽鸽子体型、骨架和翅膀条件都很不错,所以能在300公里赛事获奖并非偶然。但从生理状态来看,它的鸽眼整体暗淡,底砂无光,这表明其状态起伏较大。再者,当时它的肌肉较为僵硬,这意味着肌肉的弹性和收缩能力不佳,可能是疲劳或者缺乏适当的调养所致。脚爪凉且无活力,这反映出其血液循环可能不太顺畅,身体热量供应不足,整体体力处于亏虚状态,难以支撑500公里的漫长赛程。

钱某又提到这羽鸽子的父母鸽很优秀,底砂明亮,可是近两年出的20来羽幼鸽质量都不及父母。我指出,其父母鸽出鸽过于频繁,这使得它们自身的体质下降,状态不佳。就像过度劳累的父母,难以孕育出高质量的后代。他若能对种鸽进行优生调理,让种鸽恢复良好的状态,便有望繁殖出高质量的幼鸽,从而走出失败的困境。

第二则:鉴鸽内力,比较寻真

鸽迷李某,早在2005年我就听闻他购买种鸽已花费超10万元,却难见佳绩。到了2007年底,他邀我去参观鸽棚,彼时他在种鸽上的投入已达30多万,平均每年10万的投入换来的却是平淡的成绩,这令我十分惊讶。进入鸽棚后,他捉鸽给我看。看了十几羽后,我握住一羽灰鸽说:“不必再看了,这是一羽好鸽。若你棚中的100多羽鸽子里有10羽这样品质的,想不出成绩都难。”他疑惑道:“这羽鸽子长相丑陋,龙骨偏高,肉又少,怎么会是好鸽呢?”我回应:“它的好坏你心里其实很清楚。”他笑着说:“这羽鸽子拿过三个奖杯,是棚里飞得最好的鸽子。”他接着问我是如何判断的,我答:“先不告诉你,你将它与其他鸽子反复比较,就能发现它的特别之处。”

两天后,他又来找我,说比较了两天也没发现特别之处。我便告诉他:“你去买一条大泥鳅,用力握住,泥鳅从手中挣脱时会产生一种扭动的力量。一羽内力充足的信鸽,当你握在手中时,也会产生类似泥鳅扭动的力量。这种内力与鸽子的飞行能力密切相关,内力强的鸽子,其肌肉的弹性更好,反应速度更快。当鸽子飞行时,这种良好的肌肉弹性和反应速度能够让它更迅速地调整飞行姿态,适应气流的变化,从而提高飞行速度和稳定性。这就是判断的关键。”他恍然大悟,称这羽鸽子确实很难单手握住,总是滑脱,需要双手才行,正是那种感觉。

第三则:科学鉴鸽,眼底玄机

鸽迷杨某痴迷于用眼底镜观察鸽眼底栉膜来鉴鸽,自认为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听说我也擅长此道后,便提着一笼鸽子,带着眼底镜前来切磋。他说笼中有一羽500、500、700三关综合冠军鸽,问我能否将其挑出。我表示可以一试。

在黑暗中,他捉鸽我观察。看到第二羽时,我让他开灯,并问是否就是这羽。他惊讶地说是。接着他说,他认为这羽鸽子的栉膜在笼中排第三,还有两羽栉膜更好的鸽子。他把那两羽鸽子给我看后,我直言这两羽是庸品。他十分惊愕,问我是如何判断的。我答道:“用眼底镜观察栉膜时,我主要看两点。一是颜色,颜色越浅越好,这需要仔细观察眼底的色泽变化,不能有过深的色素沉淀;二是质地要有透明感,要能清晰地看到栉膜内部的结构,就像透过清澈的玻璃看东西一样。按照这个标准挑选鸽子,好鸽率大约为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个比例是基于大量的鉴鸽实践和对众多鸽子飞行成绩的统计分析得出的。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符合这两个标准的鸽子在整体鸽子群体中所占比例极小,而这些鸽子往往具有更好的飞行能力或者做种潜力。”他听后恍然大悟,连称有道理。

结论:综合鉴鸽,辩证分析

鉴鸽是一门需要综合考量的学问,要结合鸽子的血统、主人的饲养管理、鸽子的表现(包括已知的赛绩和做种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侧重于某一方面。例如,有的鸽友善于观察鸽眼,有的擅长查看翅膀,有的关注体型等,但这些都只是鉴鸽的部分因素,需要全面考虑。

对于飞行成绩不佳的鸽子,要深入寻找其缺点;对于飞行成绩优秀的鸽子,则要挖掘其优点。这就是辩证法在鉴鸽中的应用。如果飞好和飞不好的鸽子在某一性状上表现相同,那么这个性状就是影响鸽子能否飞好的关键因素,应当特别留意。所以,我们应引进能够改良种鸽缺点的鸽子,这样才能提升鸽质,愿鸽友们在养鸽事业上取得佳绩,让鸽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