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黄鼠狼:鸽群的“另类筛选者”

黄鼠狼:鸽群的“另类筛选者”

  • 更新日期:2025-03-10 19:02:07
  • 查看次数:

在鸽友的圈子里,流传着一种有趣的说法,曾有一篇名为《鉴鸽专家 - 黄鼠狼》的文章提到,黄鼠狼咬死的鸽子都是好鸽子。理由是黄鼠狼潜入鸽棚时,那些机警的鸽子会最先察觉并作出反应,而黄鼠狼首先锁定的目标往往就是这些最为机敏的鸽子。初听此观点,似乎颇具道理,但结合自身多年的养鸽经验,我对这一说法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身为农村的养鸽人,我与“黄先生”(黄鼠狼)可谓是“老相识”了,它叼走的鸽子不下数十羽。以我十几年的养鸽经验来看,黄鼠狼选中的鸽子大多有着明显的特征。其中包括25天左右的雏鸽,它们羽翼未丰、缺乏自保能力;正在孵蛋的雌鸽,由于身负孵育重任难以轻易逃离;还有刚归巢不久、体力尚未恢复的参赛鸽,尤其是参加远程超远程赛事的归巢鸽,它们经过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警惕性几乎降至冰点。而更多时候,黄鼠狼的目标是那些有病的劣鸽、本应被淘汰的鸽子,这些鸽子平日里就显得呆滞,反应迟缓。

当黄鼠狼进入鸽棚时,那些机敏的鸽子会立刻作出反应,它们会迅速逃离并发出“咕咕”的警报声,向同伴传递危险的信号。狡猾的黄鼠狼自然不会去费时费力地捕捉这些难缠的对手,因为一旦惊扰了满棚的鸽子,很可能会引来主人,最终落得个空手而归的下场。而那些“得过且过”、呆滞的鸽子,对周围的危险充耳不闻,丝毫没有意识到厄运即将降临。

我自己就有不少这样的亲身经历。曾经有一羽剪条的双关冠军鸽,在黄鼠狼两次闯入鸽棚时都被抓伤,但最终还是幸运地脱险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只天落鸽却不幸死于非命。还有一次,两只保姆鸽被黄鼠狼咬死,而黄鼠狼在进入鸽棚时,必经矮处绛鸽的栖息之地,可这只绛鸽却安然无恙,反倒是高处的鸽子遭遇了不幸。后来,这只绛鸽成为了我鸽舍里的黄金种鸽。

这其实也说明了,机警的鸽子具备逃避野兽、鹰隼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它们在艰难赛事中获胜的最基本要素。在鸽群中,能够敏锐察觉危险并迅速做出反应的鸽子,往往更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世间万物都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就像我们在《人与自然》节目中所看到的那样。黄鼠狼在鸽棚中的“筛选”行为,看似偶然,实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自然法则。它帮助我们淘汰了那些体弱、反应迟钝的鸽子,让鸽群向着更加健康、优秀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待黄鼠狼与鸽子之间的关系,它或许正是鸽群的“另类筛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