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才俊谢炳:中国信鸽事业的推动者
- 更新日期:2025-03-12 08:11:49
- 查看次数:
如果《时代名鸽》的读者们记忆力尚佳,或许还记得我们曾报道过在“中、港、台、泰”叱咤风云的谢氏王朝三代霸主谢汉人先生。如今,我们有幸采访到另一位谢氏才俊——谢炳先生,他是中国大陆“战神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深入谢炳先生的访谈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谢氏王朝在“中、港、台、泰”的辉煌过往与崇高地位。
说起易初莲花,台湾人可能比较陌生,但在泰国和中国大陆,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它背后的正大(卜蜂)集团,是泰籍华人创办的跨国企业。1987 年,正大集团就跻身世界 500 强,截至目前,在中国境内拥有近 180 家企业,总投资高达 44 亿美元,年销售额达 36 亿美元。正大集团的前身是 1903 年泰国华侨谢易初在曼谷唐人街开办的菜籽行。1968 年,集团接力棒传到谢易初的四子手中,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谢国民,四子之名合为“正大中国”,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四子谢国民掌舵后,1992 年,他及其家族首次入选美国《幸福》杂志富豪榜。易初莲花正是正大集团的下属企业,而谢炳正是谢国民先生的侄子。
申奥事件:开启中国鸽界新篇章
2008 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重要地位与声誉。紧随其后,中国鸽界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喜事——2009 年 1 月 16 日,第三十一届国际鸽联奥林匹克大会执委会在德国多特蒙德国际展览中心一致通过决议,确定 2015 年第三十四届国际鸽联奥林匹克大会在中国举行。每当提及此事,鸽友们总会想起中国信鸽协会代表、特邀副主席谢炳先生。
为了让鸽友们更深入了解谢炳先生,我们来到位于通用国际中心一号楼 A 座的正大制药集团,对全国政协委员、正大集团执行总裁、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谢炳先生进行了专访。当天恰逢中鸽协公棚委员会开会讨论公棚规程,代表们积极发言,讨论热烈。会议结束后,谢炳先生欣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竞翔伟绩:两岸三地展风采
谈起养鸽,谢炳先生兴致盎然。他养鸽深受叔叔谢国民先生的影响。谢国民在泰国有三个鸽舍,两个专注近亲繁殖以繁育和提纯品系,另一个则致力于品种改良与杂交繁育。谢炳先生对鸽子配种的兴趣远超竞翔。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谢炳先生开始独立训养鸽子。六十年代中期,他来到上海,与当地鸽友建立了紧密联系,积极推动鸽友间的交流。后来他到了香港,促成香港地区三个信鸽协会联合,使赛事组织更加顺畅。他还经常组织香港鸽友到内地放飞,尤其是从上海开始的东线放飞,并且多次在比赛中夺冠。那时,他也常参加台湾的比赛,战绩斐然,谢氏家族因此被称为“战神”。不过,由于工作繁忙,他现在很少在台湾露面,甚至随中鸽协访台时,还会有人认错他。
当时内地鸽友主要参加超长距离比赛,对速度鸽和速度赛概念模糊。受台湾鸽界影响,内地鸽友才逐渐转向短距离赛和速度赛,并开始寻找速度鸽。谢炳先生最初从国外引进的鸽子多来自叔叔的优质鸽种,如长距离约翰逊鸽,主力血统有早期的约翰逊老白眼、约翰逊 019、山坦斯兄弟、老凡登布什以及摩利斯福斯等血系。谢氏约翰逊鸽融合了 019 与老白眼,飞得又快又远。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引进的一只种鸽,其后代在陆翔和海翔比赛中表现出色,至今这一血系仍发挥稳定。谢炳先生参加过爱亚卡普公棚赛、惠翔公棚赛等内地大型赛事,且获奖颇丰,但他大多不用自己鸽舍的名字参赛,因为他更热衷于信鸽配种工作,比赛只是检验育种功力的方式。
谢炳先生在北京的鸽棚建在办公大楼顶部,但繁忙的商务活动使他无暇经常去鸽棚,只能让饲养员把想看的鸽子拿到家里。台湾的种鸽配对相对稳定,他现在也很少去台湾做配种工作。不过,他强调要在鸽子退化前调整好配对,并且最好亲力亲为,因为这是他养鸽最感兴趣的部分。
公棚发展:寄予厚望促繁荣
谢炳先生对中国大陆引进公棚赛事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他认为公棚为鸽友提供了绝佳的比赛平台,即使是新手鸽友也有机会夺冠,因此迅速在中国鸽界引起关注并蓬勃发展。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公棚解决了鸽友没时间养鸽和参赛的问题,鸽友只需配种作出幼鸽后交到公棚,公棚会负责饲养和训放。同时,公棚也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鸽友养鸽条件受限的难题,让鸽友在搬进高楼大厦后仍能继续参与赛鸽活动。
谢炳先生期望公棚未来能在赛制上进行改进。他建议公棚举办三百公里、四百公里、五百公里甚至六、七百公里的多关比赛,以适应不同鸽友和鸽种的需求,使赛鸽品牌更加多样化。
协会发展:不遗余力谋进步
受中鸽协委托,谢炳先生代表中国向国际鸽联递交了申办第三十四届国际鸽联奥林匹克大会的申请。大会召开前两天,他不断与国际鸽联官员及各方代表磋商。在大会发言中,他充分展现了中国申办的决心和诚意,并承诺未来一两年内中国会修改脚环、鸽钟和赛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与国际接轨。虽然申办过程中代表们提出了诸多问题,但最终中国成功获得举办权。
不过,谢炳先生也指出,虽然国际鸽联同意在中国举办大会,但中国在赛制上与世界赛制仍存在差距。国际鸽联以每两年内多个单关成绩总和评选鸽王,选出的鸽子稳定性和质量更好,而中国大部分赛事是单关决定输赢。中鸽协召开公棚规程研讨会正是为了改进赛制,与世界接轨。谢炳先生对中鸽协胡主席评价颇高,认为胡主席上任后积极构思规范市场、促进信鸽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方法,还善于利用社会资源为信鸽事业服务,他在短时间内写出大量相关文件,非常难得。谢炳先生表示愿意助力中鸽协做好工作,这也是 30 多万养鸽人的幸事。
事实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内地发展事业开始,谢炳先生就一直积极推动内地信鸽事业的发展。他多次将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赠送给上海、深圳等地的鸽友,还资助了“TV - 正大杯”双关赛、湖北千公里幼鸽赛、世界赛鸽界在中国举行的世界锦标赛等多项知名赛事和重量级赛鸽品牌。他的诸多贡献赢得了国内鸽友的敬重与爱戴,也奠定了他在中国鸽界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