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鸽:古老鸽种的荣耀与传承
- 更新日期:2025-03-14 16:15:27
- 查看次数:
体形特征
中国蓝鸽,这一在世界名鸽中享有盛誉的飞翔鸽种,又名翻飞鸟(The Rolling Blue Bird),是有名的高飞鸽(High Flier)。它不但以卓越的飞翔能力在鸽界占据重要地位,其独特外形和健壮体魄也令人瞩目,因而荣获“翻飞鸟”的美誉。 其体型类似贺姆鸽,具有夹白条、粗脸、短嘴、大眼、圆身、壮腿等特征,雄鸽体重约425克。在1000公里以内的飞行比较中,它与贺姆鸽难分高下,但就高飞耐翔性而言,贺姆鸽远不及中国蓝鸽。中国蓝鸽翅膀快捷有力,飞行时宛如点点星云,直入云霄,而后借助顺风气流迅速准确归巢。
飞翔能力
中国蓝鸽的耐翔力十分惊人,经过训练后,它可用于长程竞翔或高飞筋斗,能够不眠不食不休地飞行达20小时以上。在高飞鸽协会及耐翔鸽协会举办的比赛中,它能积极参与,毫不逊色;在竞翔赛鸽协会的长途比赛里,只要中国蓝鸽参赛,其他鸽子都会相形见绌。它在群放或独放起飞时,并不急于振翅争先,而是扶摇直上,一飞冲天,升上高空化作点点星云,随后选取归巢路线,利用顺风气流突进。当其他鸽子还在云层下高山边迂回前行时,中国蓝鸽常常在1000尺高空以上翱翔,径直飞向目的地。
血统与杂交
中国蓝鸽含有大马士革鸽、加利亚鸽及白云鸽的血统。大马士革鸽来自中东地区,是一种赛鸽,它可能赋予了中国蓝鸽适应长距离飞行的生理结构,比如它的心肺功能可能比较强大,能在长时间飞行中高效供氧。加利亚鸽及其变种可能为中国蓝鸽带来了独特的飞行本能习性,例如在寻找归巢路线方面更加敏锐,有助于中国蓝鸽在飞行中准确判断方向。白云鸽的血统或许使中国蓝鸽的体型更加健壮,从而提升了整体的飞行耐力。 在海外,尤其是德国,中国蓝鸽早就备受赞赏,被视为珍宝。然而在国内,很多人却误认为它只适合作为小里妇人及宫女们的玩物,这对于拥有卓越飞行性能的中国蓝鸽来说,无疑是一种忽视。
现状与挑战
令人忧虑的是,纯种的中国蓝鸽如今已非常稀少。这主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繁殖困难可能是原因之一,例如其繁殖周期较长,每次繁殖的幼鸽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栖息地变化也对其产生了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适宜中国蓝鸽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减少。此外,过度杂交也是一个因素,为了追求某些性能,与其他鸽种的杂交可能导致纯种中国蓝鸽的数量减少。 香港鸽会曾尝试将中国蓝鸽与西安贺姆鸽杂交,希望育成的新种能够继承中国蓝鸽的优点。这种杂交后的新种在体型、耐翔性等方面表现出色。例如,在某几次特定的长途飞行比赛中,杂交新种的平均飞行速度比其他普通鸽种快了10%,归巢率也比一些传统鸽种高了15%,雄鸽体重可达453克,雌鸽396克,光胫、厚嘴、平头、夹白条、目光锐利、昂头挺胸。它们的羽色有蓝二线、蓝条、灰斑、红、黄等,但橙黄色虹彩始终不变。这种新品种不仅保持了中国蓝鸽的耐翔性能,而且在“盘飞”中展现出更强的战力,归巢性能也毫不逊色,就巢育雏均甚理想,生育率也高,可惜乳鸽不大,未能充作肉用种。
历史与文化
中国蓝鸽拥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古老鸽种之一。在帝王时代,它是皇宫中的宠禽,后宫的弄臣、贵族、妃嫔、宦官都喜爱饲养它。当时,人们经常举行玩翔游戏、高飞、远游等活动,热闹非凡。虽然当时没有电子钟来精确计算飞行里程和时速,但皇宫中的博彩与游戏形式却丰富多彩。在北京城,玩中国蓝鸽比玩点子鸽、红血蓝眼鸽更为普遍。老百姓热衷于玩鸟弄鹰,行家们会在胡同里品评各家鸽子的成绩、体型、羽色优劣等,充满了豢鸽的知识与经验。就像斗蟋蟀、斗狗、斗鸡、斗画眉、斗青蛙一样,中国蓝鸽以其千里归巢、表演特技、高飞耐翔的特性,成为最具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宠物。 中国蓝鸽的祖先为蓝色野石鸽,与贺姆鸽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诸多鸽种,如波斯邮鸽、白云鸽、鞍印鸽、霍斯曼鸽、龙腾鸽,直至近代的欧美贺姆鸽名系,都与中国蓝鸽有着深厚的渊源,可以说是它的血亲。《都门豢鸽记》对中国蓝鸽有着详细的记载,如其中描述的蓝环、蓝头、蓝点子等品种,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中国蓝鸽的深入研究和喜爱。
玩赏与保护
对于玩赏鸽人士而言,中国蓝鸽因其耐翔高飞性能而备受喜爱。人们喜欢在其尾羽系上风铃,飞起来“呼呼”作响,与英国的翻飞耐翔鸽不相上下。然而,随着纯种中国蓝鸽数量的减少,保护这一古老鸽种变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保护其血统的纯正,还要积极促进其繁殖,让这一珍贵鸽种能够继续在蓝天翱翔,传承独特的文化遗产。
结语
中国蓝鸽,这一古老而珍贵的鸽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更是飞翔能力的象征。保护中国蓝鸽,是为了保留其卓越的飞翔性能,传承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欣赏到中国蓝鸽的英姿,听到那风铃在空中的“呼呼”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