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鉴鸽之道:从幼稚走向唯物的历程

鉴鸽之道:从幼稚走向唯物的历程

  • 更新日期:2025-03-15 08:20:05
  • 查看次数:

在养鸽的世界里,鉴鸽犹如基石,是养鸽这一宏大工程的起点,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我对鸽子的认知,宛如一场漫长的旅行,历经了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一)懵懂的“小学生”阶段:初识鉴鸽

最初涉足养鸽领域时,我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学生,对鉴鸽的认识也十分幼稚。当时,在我眼中,鸽子被简单粗暴地划分为“洋鸽”就是好鸽子,“土鸽”则被视作劣质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鸽市得到一本信鸽杂志,这如同发现了宝藏,欣喜若狂,反复翻看,那些杂志上标着NL、AU、JPN的外籍鸽照片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阶段的鉴鸽方法相当单纯,仅仅看重鸽子的“出身”。只要是长嘴高腿的洋鸽,就被视为宝贝。从鸽子本身的特征来看,这种鉴别方式只注重了表面的外貌特征,像长嘴高腿这样比较外在的形象特点,完全忽略了其他可能影响鸽子飞行能力的因素。

从人们对鸽子的期望来说,当时昆明到宣威五百公里的赛程,能在一星期内归巢的鸽子就算是当地的好鸽子了,要是当天就能归巢,那简直就是传奇般的存在。这反映出当时鸽质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人们对鸽子的期望也不高,同时也表明随着时间推移,鸽质在不断进化,人们对鸽质的期望也在逐步提高。

(二)误入歧途的“唯血统”阶段:深刻教训

工作之后重新养鸽,我不幸陷入了“唯血统”的误区,这一阶段消耗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刚踏入鸽界,感觉整个天空飞翔的仿佛不是鸽子,而是一张张血统书。一位天津鸽友告诉我,玩鸽子很简单,只要沾着良鸽的血统,哪怕是远代沾边就能飞。这种观念在当时的中国鸽界颇为流行,误导了很多人,我也深受其害。

这个阶段的鉴鸽方法与“小学生”阶段有很大不同。在“小学生”阶段还会关注鸽子的外观特征,而在“唯血统”阶段则完全不顾鸽子自身的外观特征,只看重血统。当时认为只要是名家的鸽子就拥有名血,只要是名血就肯定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这种“两个凡是”的唯心主义观念,使我在鉴鸽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收获了深刻的教训。

(三)拨云见日的“唯物论”阶段:走向真理

把鸽子和唯物论联系起来,看似有些奇特,但在养鸽实践中却非常必要。在中国,养鸽行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有钱人盲目崇洋崇名家,而中国自己的鸽类品牌却寥寥无几甚至缺失。这背后的原因包括鸽会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鸽协领导缺乏战略眼光,鸽友鉴鸽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在鉴鸽方面,我认为唯物论就是正确的理论,也就是实用主义,归结起来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阶段的鉴鸽方法是,不管鸽子是否来自名家,是否有名血,只要能够代代飞出好成绩,那它就是传奇,就是铭血。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鉴鸽的真理。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种实用主义的鉴鸽方法其实也涵盖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巧。除了看血统和成绩之外,还可以从鸽子的体型结构进行判断,例如翅膀的长度、形状以及身体的比例等都会影响鸽子的飞行能力。鸽子眼睛的特征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不同的眼砂、眼志等可能与鸽子的归巢能力、适应能力等相关。

依据这种鉴鸽方法,我引进了中美格林豪斯的日本詹森鸽系和山东钟雷的鲁道夫鸽系,并且已经初步尝到了养鸽的甜头。

不管是来自名家(白)的鸽子,还是民间(黑)的鸽子,只要飞得好,就是值得铭记的铭鸽。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辩证法,这就是我的实用主义鉴鸽观。在养鸽的漫漫征途中,我将始终秉持这一理念,不断探索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