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翅膀内侧的秘密:探索耐翔鸽的遗传密码
- 更新日期:2025-03-16 07:18:34
- 查看次数:
自从尼泊尔鸽友离开之后,我就一直对他观察鸽子的一个细微举动心存疑问:为什么他看每只鸽子时,都会极为仔细地查看鸽子翅膀内侧呢?当时我很是不解,因为在中国,大多数鸽友都没有这样的习惯。在我们的认知里,鸽子翅膀内侧除了一片灰白色的羽毛外,似乎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关注之处。
虽然不理解这位异国鸽友的做法,但我想他如此重视这个部位,必然有其意义所在。为了弄明白这一鉴鸽技巧,我向广州的老前辈请教,他们表示可以通过查看鸽子翅膀下的小羽片是否整齐来判断鸽子。我感觉这种说法有些难以令人完全信服。昨天上午,我又与江苏的一位前辈通了电话,他提出,鸽子翅膀内侧的小副羽如果较长,就是耐力型鸽子;如果较短,则是快速鸽子。这种说法或许更符合实际一些,但还需要日后进一步总结验证。
中国鸽友不关注此处可能是因为传统鉴鸽方法更侧重于鸽子的外观、飞行姿态等方面,而尼泊尔鸽友关注此处或许是他们有不同的鉴鸽理念传承。从另一方面看,中国鸽友也可以借鉴这种新的鉴鸽视角来丰富自己的鉴鸽体系。
我觉得以上前辈们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值得我们后人去深入研究探讨。为了探寻鸽子翅膀内侧更深奥的秘密,我开始在自己的种鸽及其后代中寻找答案,经过不断对比,终于发现了一些秘密。
大家看这张雨点鸽翅膀内侧的照片,仔细看翅膀内侧小副羽的边缘,会发现有一个黑边,我暂且将其称为“黑斑”。在我自己的鸽棚里,我把带有黑斑副羽的鸽子都找出来查看记录,发现凡是这类鸽子,都是经历多站飞行后归来的耐翔鸽子,在700公里以上的赛事中表现都很出色。但记录显示,只要带有黑斑的鸽子,基本都属于同一个家族的近亲血脉。雨点鸽之间杂交时,黑斑特性能够保留,但只要与其他羽色鸽子杂交,后代就会有很多失去这种黑斑。
例如,一只带有黑斑的雨点鸽与灰色或者浅雨点鸽子杂交后,其后代翅膀内侧的小副羽失去了黑斑。在没有黑斑的鸽子的飞行记录中显示,它们的飞速比带有黑斑的鸽子快,但大多数放几次就失去了记录(丢失)。
如果说带有黑斑的鸽子具有稳定性,那么就像我以前提到过的,当黑羽色越来越少的时候,这羽鸽子就已经面临退化,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鸽子翅膀内侧也暗藏着遗传密码。
我们可以这样推理:如果你有一只雨点公鸽(翅膀下带有黑斑),与一只灰色或者浅雨点鸽子配对,后代飞出不少好成绩的雨点鸽(但翅膀下没有黑斑),那么很多鸽友会认为这些成绩鸽遗传了雨点公鸽的基因。因为大多数鸽友都忽略了成绩鸽翅膀下是否存在黑斑这个问题,从而可能将母鸽高价卖出或者杀掉。之后这只雨点公鸽再与任何母鸽配对,都无法再出成绩。这时再看看那些成绩鸽,翅膀下面都没有雨点公鸽的黑斑,这就说明你出成绩的后代根本没有完全遗传公鸽的血统,而是两只种鸽基因的综合结晶。
对比广州老前辈的说法,江苏前辈的观点更侧重于从副羽长度判断鸽子类型,而我的发现则是从副羽边缘黑斑这一特征来判断鸽子的遗传与飞行能力,不同观点间存在差异也存在互补性。
所以,通过仔细观察鸽子翅膀内侧的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鸽子的遗传背景以及潜在的飞行能力。这在选育鸽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选育时,对于长距离赛事,可以优先选择翅膀内侧有黑斑的鸽子进行繁殖,同时可以根据黑斑的明显程度建立一个选育的量化标准;对于速度型赛事,可以关注副羽长度特征等。并且要对杂交后代进行持续跟踪,关注翅膀内侧特征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选育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选育效率,还能避免因误判而导致优良品种流失的问题。
好鸽难求,黄金配对更是难遇,多掌握一些鉴赏知识,也许在日后淘汰鸽子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仅是个人见解,希望能与广大鸽友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