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筛选优质幼鸽的方法与要点
- 更新日期:2025-03-16 17:20:08
- 查看次数:
在赛鸽领域,按照荷兰皮特·迪威德大师的观点,赛鸽需要具备活力、良好的身体素质、超强抗病能力、旺盛斗志以及极强的遗传能力等优秀品质。而且,赛鸽要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即便进食量小也能维持充沛体能,同时要有丝般顺滑的羽毛。然而,优秀的赛鸽仅具备这些品质还不够,毕竟赛鸽是用于飞行竞赛的,上笼参赛才是检验赛鸽品质的最佳方式,否则一切都只是理论空谈。
对于种、赛鸽而言,不但要有优良的品种,还得能育出健康、头脑灵活的幼鸽,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有些鸽友说“一切都要笼上见”,这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忽视幼鸽本身的品质基础,必须经过层层筛选后的优质幼鸽,经过养训培育才有资格上笼竞赛,否则全面上笼参赛只是一种耗费资本的做法。下面将分幼鸽各发育阶段来详细阐述如何层层筛选优质幼鸽。
一、幼鸽出壳时间(16 - 17天观察到鸽蛋第一破口开始)
幼鸽出壳时间是筛选的首要环节。正常情况下,幼鸽应在7 - 12小时之间出壳,寒冷季节可略有1 - 2小时的延长。出壳时间低于7小时,可能是鸽蛋略薄,致使幼鸽脐带过早与鸽蛋脱离,未能充分吸收蛋壳钙质,从而造成后天骨架薄弱,这与种鸽作育前的调整或种鸽年龄过大有关;出壳时间高于13小时,可能是种鸽孵化时受到惊吓,鸽蛋未完全贴合种鸽身体,出现“凉蛋”现象,这样的幼鸽发育迟缓。另外,因基因问题导致幼鸽在壳内发育畸形,无法正常翻转啄壳而出壳过慢的,也应淘汰。幼鸽大多在夜间出壳,鸽友需勤于观察第一破壳时间。
在这个阶段,出壳时间和脐带发育情况对幼鸽整体健康影响极大。因为这是幼鸽生命的起始点,这两个因素直接关系到幼鸽的基础生理状态,若这一时期出现问题,后续发育可能面临更多挑战,所以这一筛选标准在早期阶段非常重要。
同时,若幼鸽出壳时间略早或略晚,但后续表现出很强的活力,例如在后续几天内迅速恢复正常状态且生长速度快,可先保留观察。但如果后续仍有发育迟缓等其他异常表现,则必须淘汰。
二、幼鸽出壳3 - 4天(将种鸽移开观察)
出壳3 - 4天后,把种鸽移开,在巢盆中观察幼鸽。此时,幼鸽头部直立时间越长越好,聪明且平衡感好的幼鸽已开始崭露头角,能够自己回过头用头部或喙给自己背部搔痒。如果幼鸽头部挺立时间过短,敲打巢盆反应迟钝,就应考虑淘汰。
在这个阶段,幼鸽的头部挺立和反应能力反映了幼鸽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自身活力状况。这对于幼鸽早期的成长和适应环境能力有一定的预示作用。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头部挺立和反应能力是早期判断幼鸽品质的重要依据,但相较于出壳时间等因素,对整体健康影响稍次。
如果幼鸽在这一阶段头部挺立时间短,但身体其他方面发育良好,比如身体饱满、脐带愈合良好等,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因为幼鸽可能只是暂时的发育不平衡,有后期赶上来的可能。
三、幼鸽5 - 7天(检查身体发育)
幼鸽5 - 7天后,发育良好的幼鸽背部应有一定弧度,脐带封口处应光滑平整。脐带口凹陷或向外突出且口中有血管黑痂的情况较差,因为凹陷或突出是脐带过早与蛋壳剥落造成的,这会使蛋壳内血丝过多,导致幼鸽吸收蛋壳钙质过少。要知道,从幼鸽啄壳出现第一破口到出壳的这段时间,是幼鸽用力较多且吸收蛋壳钙质的最佳时刻。
这一阶段的身体发育状况是幼鸽早期健康和营养吸收情况的体现。良好的背部弧度和脐带封口情况是幼鸽后续健康成长的基础,在幼鸽早期发育中较为重要。
如果幼鸽在这一阶段脐带发育不佳,但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且后续几天脐带情况有改善迹象,可以暂不淘汰,继续观察其发育情况。
四、幼鸽8 - 12天(观察排便情况)
8 - 12天的幼鸽应能自行将粪便抛到巢盆外,在巢盆外形成一圈完整且成型的粪便才是优质幼鸽。如果幼鸽索食过慢、叫声过小、巢盆外粪便不成形或者巢盆内有粪便,要观察两只幼鸽哪只处于弱势状态,及时摘环淘汰。
这个阶段的排便情况反映了幼鸽的消化功能和身体整体状况。消化功能正常是幼鸽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对幼鸽的早期发育影响较大。
若幼鸽在这一阶段排便略差,但其他方面如羽毛生长、活动能力等表现较好,可以适当调整饲料结构观察一段时间,若情况没有改善则应淘汰。
五、幼鸽12 - 18天(检查肌肉状况)
在12 - 18天期间,用手拿起幼鸽翻转观察肌肉。如果发现肌肉发紫发黑而非粉红色(往往还伴有比另一只幼鸽呼吸急促),大多是因为呼吸道感染,或者先天心肺功能和气囊有缺陷,而且还常常伴有脚爪比另一只幼鸽发凉、肛门周边羽毛挂有污物过多的情况,这种幼鸽后天不会有好的表现。
这一阶段的肌肉状况是幼鸽内部器官功能的外在表现。肌肉颜色异常可能暗示着心肺等重要器官的问题,这对幼鸽的健康和未来竞赛能力影响很大。
不过,如果发现肌肉发紫发黑的幼鸽,若能及时发现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针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在治疗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如果肌肉颜色恢复正常,呼吸也平稳,且后续生长发育正常,这样的幼鸽在完全康复后还是有参赛可能的。
六、幼鸽18 - 25天(检查尾脂腺口)
18 - 25天的幼鸽,要观察其尾脂腺口周边羽毛。若羽毛油渍潮湿,应及早淘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种鸽饲料配比不当或鸽友喂大量补品导致的,属于油料和维生素补充过多,使幼鸽油脂过剩从尾脂腺排出,这种幼鸽后天骨骼发育不良而且尾羽过长、耻骨松散,也可能与先天遗传有关。
这一阶段的尾脂腺情况反映了幼鸽的营养代谢状况,对幼鸽的骨骼发育和整体外观特征有影响,是判断幼鸽健康和发育潜力的一个重要依据。
如果幼鸽尾脂腺口周边羽毛油渍潮湿,但整体精神状态较好,骨骼发育没有明显异常,可以调整饲料结构,减少油料和补品的供给,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做决定。
七、幼鸽25 - 29天(独立生活能力)
25 - 29天的幼鸽已独立移至幼鸽棚单独饲养,25天独立为最佳。在这个阶段,聪明的幼鸽已能独立寻找食水,吃饱喝足后会在饮水器周边寻水并有洗澡欲望。那些躲在角落里远离水壶的幼鸽,日后不会有好的表现,即便父母鸽都是鸽王级别的也难以保证每只幼鸽都是优良赛鸽,这种幼鸽没必要上笼参赛。
这一阶段的独立生活能力对幼鸽的竞赛适应性影响较大。能够快速适应独立生活的幼鸽,往往在后续的竞赛环境中更具优势。
如果幼鸽在这一阶段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但在之前的生长阶段中有其他突出表现,比如肌肉发育良好、身体抵抗力强等,可以通过适当引导和训练来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若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善则可保留。
八、综合评估与选择(25 - 35天)
最后,优秀的幼鸽在一轮孵化中经过层层筛选才具备优质赛鸽的状态,而且这是具有预见性的竞翔水平的一部分。那些在25 - 35天之间已能自由寻找食水、上下栖架自如且姿势优美的幼鸽,才值得委以重任,这也是笼上见的前提。
通过以上对幼鸽各发育阶段的层层筛选,我们能够挑选出具备成为优秀赛鸽潜质的幼鸽,为赛鸽的竞赛和育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