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鸽队:三代人的赛鸽传奇
- 更新日期:2025-03-17 07:38:25
- 查看次数:
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北部,温迪施埃申巴赫这个小镇上,居住着一个对赛鸽运动充满热爱的家族——马克鸽队。这个家族由71岁的曼弗雷德、46岁的吉拉德和还在读书的20岁少年亚历山大组成,他们共同将赛鸽运动推向了高水平的境界。
一、家族传承与赛鸽梦想
马克鸽队的故事,是三代人对赛鸽梦想的执着追求。他们不仅将赛鸽视为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约四年前,他们决定培育一支属于自己的赛鸽品系,这在德国是前所未有的尝试。他们深知,只有引进最优秀的鸽子,才能增强马克赛鸽的实力。因此,他们始终坚守着“取胜是衡量一切的最佳标准”的原则,只要某羽种鸽的后代获得了胜利,它就会在种鸽舍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品质为先,赢得尊重
马克联合鸽队的原则非常明确:他们不作育商业鸽,只作育现代赛鸽。他们不靠赛鸽运动为生,因此不会将卖鸽子作为最终目的。他们输出的鸽子,必须符合他们的要求和理念,否则这些鸽子不会为新主人带来帮助。这种对品质的坚持,使得马克鸽队在德国赛鸽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三、2010年成绩剖析与明星种鸽
在2010年,马克鸽队取得了10次冠军头衔,其中4次为全省冠军,平均参赛羽数为1485羽。这个平均参赛羽数在整个赛鸽界是相当可观的,意味着他们在众多强劲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如此多的参赛羽数下还能取得这么多次冠军头衔,足以证明马克鸽队赛鸽的实力非常强劲。
从具体赛事成绩来看,他们在不同距离赛事中均有出色表现。在短距离赛事如143公里的施韦因富特比赛(07.08.10 -施韦因富特(Schweinfurt 143公里) - 965羽 1.3.5.6.7.8.9.9.11.14.15.16.23等)和227公里的阿沙芬堡比赛(11.07.10 -阿沙芬堡(Aschaffenburg 227公里) - 489羽 1.2.7.8.9等)中,多次夺冠或者取得靠前名次,这反映出他们的赛鸽具备很强的短距离冲刺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归巢。在中距离赛事如311公里的林伯格比赛(22.05.10 –林伯格(311公里) - 2526羽 1.7.21.22等)和359公里的布赫霍尔兹比赛(29.05.10 –布赫霍尔兹(Buchholz 359公里) - 3336羽 1.6.10.11.48等)中,也能夺冠并取得多个较好名次,说明他们的赛鸽在中距离赛事中有稳定的发挥和较强的耐力。而在长距离赛事如631公里的奥德纳尔德比赛(25.07.10 -奥德纳尔德(Oudenaarde 631公里) - 578羽 1.2.15.16等),依然能获得冠军等优异成绩,表明他们的赛鸽具备长距离飞行的能力,体能和定向能力俱佳。
在马克鸽队的育种舍中,汇聚了众多国家赛冠军、奥林匹克代表鸽、省赛冠军以及它们的兄弟姐妹或子代。其中,“最后武士”(Last Samurai)无疑是当下育种舍中的超级明星。它是帝卢速霸龙的传奇名鸽“梦想家”的最好直子之一,其母亲“玉明”也是小迪克的全妹,这使得“最后武士”拥有了非凡的血统。至今,“最后武士”已经繁育出了超过6羽冠军鸽,显示了其不凡的育种能力。
除了“最后武士”,马克鸽队还拥有众多其他优秀的种鸽。如“灰震撼”(Blue Sension)曾是2006年南荷兰中距离鸽王冠军,“黑白羽彼得”(Zwarte Witpen Peter)的子代鸽获得了8项冠军,以及来自荷兰2010年中距离最佳鸽舍冠军获得者尼克·范诺登的众多优秀鸽子。这些种鸽共同构成了马克鸽队强大的育种基础。
四、未来展望与传承
对于马克鸽队来说,赛鸽运动不仅是一项爱好,更是一种传承。三代人共同努力,将这份热爱和执着传递给了下一代。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们将继续坚持品质为先的原则,不断引进和培育优秀的种鸽,为赛鸽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鸽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传承和坚持的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赛鸽精神,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家族对赛鸽运动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