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选鸽:优秀赛鸽的挑选秘籍
- 更新日期:2025-03-19 18:31:43
- 查看次数:
在鸽友的世界里,如何挑选优秀赛鸽始终是一大难题。即使用养鸽老手凭借丰富的识鸽经验,也难免会在选鸽时“看走眼”。有时寄予厚望的优良赛鸽,在 500 公里赛事中就消失不见;而那些原本不被看好的赛鸽,却能从 1000 公里之外顺利归巢,甚至取得优异成绩。因此,掌握科学鉴别赛鸽优劣的方法,是每位信鸽饲养者的基本功。
目前,鉴别赛鸽主要依靠竞翔成绩和平时积累的经验。然而,赛鸽的归巢情况和飞行速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气、天敌、人为捕获等。而且,赛鸽领域还有许多科学奥秘尚未被认知,不同的鉴鸽见解也难以统一,但我们也无需追求统一模式。
人们常把赛鸽比作运动员,饲养者比作教练员。挑选赛鸽就如同选拔运动员,要根据比赛项目的不同制定选拔标准。赛鸽比赛主要分为“品评赛”和“成绩赛”。“成绩赛”又可细分为中短程和远程、超远程赛事。赛鸽竞技的目标是夺取冠军,但有些鸽友仅满足于赛鸽归巢。实际上,归巢只是基础,速度才是关键,所以赛鸽鉴别应着重考虑速度而非仅仅是归巢能力。
血统——赛鸽品质的基石
《鸽经》中鉴鸽强调先看眼睛和姿态,却忽略了血统。但民间有“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的说法,这肯定了血统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对于赛鸽而言,血统至关重要。挑选赛鸽时,首先要看血统和竞赛史。冠军鸽的下代未必都是冠军,但冠军鸽的上代必有冠军血统;超远程赛鸽的上代也必然有超远程的血统史。优秀血统的赛鸽,其其他形质通常也较为上乘,两者相辅相成,优秀血统有助于赛鸽取得好成绩。
长度与重量——平衡协调的关键
优良赛鸽的体型应大小适中,长度和重量与全身的平衡协调密切相关。虽然冠军鸽中可能有体型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冠军鸽体型适中。一般认为,远程和超远程赛鸽体型可修长些以增强耐力,中短程赛鸽体型短小呈三角形为佳,能提供较好的爆发力。近年来的 1000 公里冠军鸽体型都较为适中。
胸骨和尾部长度适中的赛鸽为长体型,耐力较好;胸骨适中、尾部短小的为短体型,爆发力较强,短体型对中短程比赛更有利。发育完全的雄鸽重量应在 440 - 500 克,雌鸽在 400 - 480 克。鉴鸽时,可通过手感判断,用手握住赛鸽,大拇指压背部,四指托腹部,若感觉与体型相近或稍轻,且腹部不超过一指,这羽赛鸽体型可能适中;若腹部过大、重量感觉重于体型,则体重可能偏重。
身体形态——飞行能力的外在体现
赛鸽的身体形态对飞行和比赛至关重要。理想赛鸽的身体应呈椭圆形,胸部开阔,双翅平贴身体两侧,形成饱满的球体。这种球体形前胸通常在幼鸽期就已形成,狭窄、凹瘪的胸部不合格。赛鸽前身宽度是肩胛骨、前胸和两翼宽度之和,后身及尾部呈圆锥形。
鸽体各部分应结实、圆滑,腹部微凹、背部微凸,呈流线型。赛鸽飞行靠两翼划扑,气流流过背部和腹部时会产生不同的上举力。前身宽并非飞行阻力大,反而因肌肉发达、富有弹性,能为飞行提供力量。体型好的赛鸽抓在手中手感舒适,有轻易滑动的感觉。
头与颈——体格强壮的重要标志
头部和颈部是反映赛鸽体格强壮的重要部位。头部应开阔,前额宽,后脑丰满,脑门大的赛鸽通常更聪明。远程和超远程比赛的赛鸽需应对各种恶劣环境,良好的头部特征尤为重要。头型也是识别雌雄的明显标志,雄性雌相或雌性雄相的信鸽一般不宜作种鸽。
颈部要强壮以抵抗风力,长短适中,昂首挺立。颈部太粗或过细、有沟都不理想,颈部与胸部应趋于平坦结合,这是优良赛鸽的必备条件。
嘴、鼻、喉——呼吸与攻防的关键部位
嘴具有吃食、呼吸和攻防功能,短形嘴较受欢迎,钩形嘴不利于呕雏。嘴的角质组织要坚硬、稍钝,前端细、后端粗,紧闭性好,嘴角深,这样嘴才能张得大。喉管要粗大,气管口边大,以满足飞行中高速换气的需求。选择信鸽时,可掰开嘴查看喉部气管口的开张程度。
鼻的主要功能是换气,鼻瘤应洁白,长、窄、紧的鼻形为佳。鼻孔长、鼻腔大,通气量就大,利于飞行。现代优良赛鸽的鼻多为长、窄、薄、紧,高而大的鼻瘤会阻挡视线,鼻上部中央高的鼻形排气性能差,不可取。
眼睛——健康与机敏的窗口
眼睛是鉴赏赛鸽时最受关注的部位,能反映赛鸽的健康状况和机敏程度。优良赛鸽的眼球要大,能灵活摆动。鸽眼应明亮、干净,眼睑紧包眼球,瞳孔对光强度变化反应灵敏,对外界动态感受敏感。
瞳孔色泽越黑越好,相对要小,在阳光下收缩与扩张频繁。优良信鸽的瞳孔呈圆形,挑选幼鸽时最好选择圆形瞳孔。远程比赛归来的赛鸽,瞳孔可能呈卵圆形或外圈荡向前下角,但这并非挑选幼鸽的标准。
虹膜色彩要鲜明,纹粒清晰,有立体感。桃花砂略粗、鸡黄砂较细为好,边砂层要高度集中,虹膜层次要分明。鸡黄眼在阳光下或有尘粒的天空中飞行时视力穿透性好,桃花砂在阴天或暗淡天空中飞行更具优势。
骨骼——运动的坚实支撑
骨骼是赛鸽形体的基础,一副良好的骨骼对赛鸽至关重要。它能为肌肉提供合适有效的支持,是赛鸽运动器官的有力后盾。骨骼应粗壮、硬朗,细小、软弱的骨骼无法承受赛鸽的剧烈运动。
鉴别骨骼优劣时,可双手握鸽,用大拇指轻压两翼顶部的胸椎,骨骼结构应坚实,对压力有较强弹性。若骨骼软弱、结构有缺陷,会影响赛鸽的竞翔速度。
胸骨与耻骨——飞行稳定的保障
胸骨(龙骨)是骨骼中最重要的部分。捉鸽鉴别时,腹部的长骨即为胸骨,其前端稍向上弯,中部平直,后部向上收起。前后成直线的膛胸骨不适宜远程飞翔,胸骨要有厚度,过窄、过高或弯曲的胸骨都不理想。胸骨后端与耻骨的距离以一个食指宽为佳,超过两指头不可取。
耻骨要强壮、坚硬,左右两块骨骼闭合紧密。宽松的耻骨不是好赛鸽的特征,雄鸽对耻骨闭合性要求更高,雌鸽产蛋期耻骨宽松属正常生理现象。耻骨上附着的肌肉也很重要,有些肌肉发达的赛鸽可能会掩盖耻骨宽松的问题,需仔细鉴别。
肌肉——飞行动力的源泉
赛鸽肌肉高度发达,与运动部位相关的肌肉发达的赛鸽,捉在手里不会显得笨重。鸽体最重要的是大小胸肌,大胸肌控制双翼向下运动,充分发展时会显得丰满、强壮。经过训练和比赛的赛鸽,大胸肌会从软性变为有弹性。
双翼部位的肌肉要有一定厚度和强壮感,腰部肌肉要结实、硬扎,尾椎和尾骨肌肉要有弹性,以支撑尾的平衡。腹部肌肉不宜肥厚,否则会影响飞行。鉴鸽时,可通过手感判断肌肉弹性,如感觉像打足气的轮胎则合格;若太硬且表皮呈黄油色,说明脂肪过多,需加强训飞并减少脂肪饲料供给。
腰、背、臀及后部——长距离飞行的关键
腰与尾部因无肋骨支撑,需粗宽结实,以保证持续飞行的力量。胸椎(背)应微微凸起,呈下弯的弧形,腰部略带圆形为佳。臀部及后部常被鸽友忽视,但优良的臀部及后部是赛鸽的重要特征,在高空飞行时可减轻翼部负荷,对长距离飞行速度至关重要。
后部要开阔、强壮、优美、稍平坦,无凹进或凸出,用手指压时要有弹性。臀部要协调、光滑、开阔,向尾部逐渐收缩,覆盖柔软羽毛,且紧盖尾羽尾茎,这对种鸽尤为重要,关系到后代的强壮和耐力。
胸与肩——飞行稳定性的关键
肩要宽,紧密包裹前胸成球形,胸部整体要宽、柔滑,覆盖如丝的羽毛。胸部与身体大小比例适当,能使双足充分分开并轻度弯曲。胸部是全身主要肌肉的坐垫,控制着双翼运动。
理想的骨骼结构以胸部为重心,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阻力,提高体内热能利用效率。不同人对胸部形态有不同喜好,有人喜欢挺胸的,有人喜欢带曲线的,但总体来说,赛鸽需要粗壮的胸部来保证飞行稳定性和推动力。
翼和尾——飞行的推进与平衡系统
翼是赛鸽的推进器,一对长度合适、平滑宽阔的翼能节省飞行体力。粗短的翼可产生速度,但不利于长距离竞翔。翼羽的羽茎要结构合理、强壮且有弹性,能轻松操纵翼羽。
赛鸽的双翼要与身体大小成比例,主翼末端与尾羽末端间距小于 2.5 厘米,展开翼羽时主翼羽与副翼羽应连成一片,无缝隙。翼羽要平滑、平坦,羽茎强壮有弹性,主翼羽和副翼羽要完好无缺陷。最后 4 根主翼羽尖部 5 厘米左右处要稀开,便于排气,羽尖较尖的排气性能更好。最后 3 根主翼羽长度相等或相近,使羽尖部负荷均等。
尾部要丰满,尾羽长度应长于大羽轴 2 - 2.5 厘米,羽茎强壮,能使赛鸽突然起飞。过长、过短或过宽的尾羽,以及瘦弱的羽茎都会增加飞行阻力。优良赛鸽的 12 根尾羽展开如半月,合起如扇柄。
羽毛——减轻比重与减小阻力的关键
羽毛的绵绒度要好,绒毛中储存大量空气可减轻躯体比重。轴羽要光滑,能减小与空气的摩擦阻力。羽毛应色泽光亮,紧密排列如鱼鳞,紧贴全身,难以分辨各片边缘。羽毛尖、蓬松、粗糙等都不符合要求。
羽毛上的白色粉尘多说明赛鸽健康状况良好,赛鸽的抗水性能主要靠羽毛上的油质,羽色对赛鸽归巢性和速度无影响。
综合外观——健康聪慧的直观体现
优良赛鸽在综合外观上应具有健康、强壮的体态,聪慧、冷静、自信的神态。各部位要协调、和谐,构成完美、对称、平衡的个体。
赛鸽站立时双脚分开距离大一点,两脚长度适中,从正面看双脚要直,侧面看在脚跺处略带弯曲。最佳站立姿势是以眼睛部位为高点,尾端部位为低点,划一条 40 - 50 度的斜线,成等腰三角形,肩部在斜线之下,这样有利于飞行平衡和减少阻力。
赛鸽体态既不过分粗犷也不过分细嫩,不过分肥大或瘦小。性别特征要从体态上明显体现,雄鸽要有雄相,雌鸽要有雌相,“雄鸽雌相”和“雌鸽雄相”一般不可取。在动态方面,国内鸽友喜欢赛鸽有鹰一般的凶相、机灵调皮,而国外强调赛鸽自信、冷静。综合来看,优良赛鸽应“静若处女,动若蛟龙”,对鸽主亲和,对陌生人警惕。
总之,挑选优秀赛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掌握科学的鉴别方法,全面评估赛鸽的各项特征,才能选出具有潜力的赛鸽,在赛鸽竞技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