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信鸽淘汰策略:育种与竞翔的关键抉择

信鸽淘汰策略:育种与竞翔的关键抉择

  • 更新日期:2025-03-20 07:31:50
  • 查看次数:

信鸽饲养领域,一位优秀的信鸽爱好者若在育种与竞翔过程中不懂得如何淘汰信鸽,那他很难成为一名全面的养鸽家。淘汰信鸽,其实就是筛选出不符合育种标准和参赛条件的鸽子,将其从鸽群中剔除,以此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和支出。这一问题对于每一位信鸽爱好者而言都至关重要,值得深入探讨。

育种方面的信鸽淘汰

近亲培育种鸽的淘汰

若培育的信鸽长大后用作种鸽,且其双亲为较近血缘关系(同种同系鸽子),选留小种鸽时,需将不具备本系鸽种基本外型特征的鸽子全部淘汰。尽管这样可能导致淘汰数量众多,但这是培育合格鸽种的必要手段。 当近亲繁殖出现体型变小、体质变弱等情况时,表明孵出的小种鸽双亲基因型相似。对于此类小种鸽,可直接通过遗传效果鉴定其是否继承上代优良性状,效果好则留用,反之则淘汰。若近亲繁殖的小种鸽体型变化不大,说明其父母基因型差异较大,长大后应进行“放飞鉴定”,根据放飞效果决定去留。

杂交培育种鸽的淘汰

在选择杂交用的双亲鸽子时,要挑选具有育种目标外型特征的鸽子(最好本身有竞翔史且飞过一定距离)。若两只杂交种鸽不符合育种目标,即“不合配”,应拆开重新配对。 杂交培育出的小种鸽长大后,需先进行放飞鉴定,待其从一定距离外归巢后,再进行遗传效果鉴定,效果好的留下,不好或一般的则淘汰。

在培育种用鸽过程中,“放飞鉴定”和“遗传鉴定”至关重要。“放飞鉴定”能让信鸽使用“导航器官”,有助于定向培育;“遗传鉴定”则是判断能否留作种鸽的关键。

竞翔方面的信鸽淘汰

信鸽如同空中飞行的“运动员”,体质好坏直接影响竞翔成绩。因此,必须严格把关信鸽体质,淘汰体质差、弱的鸽子。 造成信鸽体质差、弱的原因有多种,如老鸽哺育不善、饲料及营养元素缺乏、小鸽子先天不足导致的“僵化”,这种僵鸽子参赛希望渺茫,应予以淘汰;因外界因素导致伤残,特别是翅膀受伤的鸽子,也需淘汰;不肯起飞的半大鸽子,可能身体有病或有病变,同样要淘汰。

不过,在训放和竞翔赛过程中进行淘汰时,要注意鸽种特性,避免因人为失误淘汰晚熟鸽种,进而误判老种鸽的优劣。

种鸽的淘汰

种鸽队伍更新

从进化、定向培育和生理性能等角度考虑,应使用自己培育且在竞翔中取得一定成绩的信鸽充实种鸽队伍,并在育种 - 竞翔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淘汰老弱和表现不佳的种鸽,保持种鸽队伍的年轻化和高质量化,但刚引进用于改良血统的种鸽除外。

外优鸽种处理

引进的外优鸽种,完成改良鸽种配对任务后应淘汰。若用于杂交产生赛鸽,子 1 代未达预期效果,可尝试子 2 代或子 3 代。若子 3 代效果良好,则淘汰亲代和子 1 代。

特性特征筛选

若掌握所养鸽种的特性特征,对于孵出的赛鸽,不具备该特性特征的应淘汰。例如黄眼能放路,砂眼则可淘汰;若为隔代遗传,子 1 代可作种鸽而非赛鸽。

近交种鸽筛选

采用“近交”方式孵出的种用鸽,需筛选出符合留种标准、经分离出来的类型,其余类型则淘汰。

试验种鸽淘汰

在试验种鸽阶段,若三易配偶后子 1 代仍未达预定效果,应淘汰该试验种鸽,因其可能是没有希望或难配种的鸽子,继续试验会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

老龄种鸽淘汰

一般来说,年龄过大的种鸽应淘汰,建议使用十岁以内的种鸽。但对于那些有卓越贡献的“英雄母亲”或“英雄父亲”,鸽主可选择让它们安享晚年。

总之,信鸽的淘汰是一个系统且关键的过程,涉及育种、竞翔等多个方面。只有科学合理地淘汰信鸽,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鸽种,提升竞翔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