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棚快速鸽砂眼结构形式解析
- 更新日期:2025-03-20 07:38:24
- 查看次数:
在当今的赛鸽领域,公棚比赛占据着重要地位,且主要以中短距离赛事为主,常见的赛程包括200多公里与400多公里的单关赛,以及300公里左右和500公里左右的双关赛等。公棚赛鸽过着集体生活,其饮食方式类似于七八十年代的家庭养鸽模式。为了减少赛鸽大量失格和失鸽的情况,在赛鸽培育过程中,需要适当融入远程鸽的血统。
公棚赛鸽的鸽眼与过去远程、超远程比赛的鸽眼存在明显差异。远程、超远程赛鸽的鸽眼结构和色彩丰富多样,而公棚赛鸽的鸽眼看上去普遍平淡无奇,缺乏生机。然而,仔细分析会发现,公棚快速鸽的砂眼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和柔中带刚的特性。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公棚快速鸽砂眼的几种结构形式。
前荡角呈黑色(鼠色)的公棚快速鸽
鸽子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时刻注视前方的山水、鹰、风沙等情况,所以瞳孔前视的频率极高。这就导致这类公棚快速鸽的外线扣前方开裂起皱折,或者形成露底现象,呈现出黑色、鼠色或灰黑色。不过,有些鸽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前荡角的颜色会变浅或变灰。
外线扣全灰的公棚快速鸽
这种公棚快速鸽的外线扣如同一条灰色的松紧带环绕在瞳孔周围。其前荡角通常比后区更为粗糙,有时前荡角还会出现放射线的痕迹或弧线皱折。这一特征反映出公棚比赛的难度要比家赛大得多。这也暗示着在公棚赛鸽的培育中,融入了一些具有一定耐力的超远程鸽子的血统,例如汪系、杨登元西翁、杨阿腾、穆里门、戈登等品系。
外线扣全黑的公棚快速鸽
这类公棚快速鸽的外线扣就像一条黑丝带环绕在瞳孔周围,同样,它的前荡角一般也比后区更粗糙。
牛眼的公棚快速鸽
由于近亲繁殖或底砂薄且不规则显底,这类公棚快速鸽形成了类似牛眼或紫葡萄一样的眼睛。但只要在其他方面符合赛鸽要求,对于中短距离赛事而言并无大碍,依然能够在公棚比赛中快速归巢。
从整体上看,公棚快速鸽的面砂与远程、超远程赛鸽有很大不同。它们的面砂立体感不强,多数呈现稀稀拉拉的状态,砂丝较细;底砂也比较薄,即便有面砂较为密集的情况,砂丝也相对柔弱。而且,它们的脚砂较薄,整体的立体感显得平平淡淡。
公棚比赛比拼的不仅仅是赛鸽的飞行速度,还涉及赛鸽的早熟性、抗病能力、自身各方面的完整性以及运气等因素,比如进棚的快慢、是否中网、自由配对是否会导致丢失等。因此,要想在公棚比赛中胜出,需要对赛鸽进行全面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