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鉴鸽与育种:经验之谈与实用理论

鉴鸽与育种:经验之谈与实用理论

  • 更新日期:2025-03-20 11:04:34
  • 查看次数:

各位鸽友,成为鉴鸽高手是每一位养鸽人的梦想。掌握鉴鸽技巧,不仅能在赛鸽道路上助力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避免在指定鸽上浪费金钱。正因如此,大家都在苦苦探寻鉴鸽的捷径。然而,网络上有些鸽友夸大其词,分享一些所谓的鉴鸽经验,却不知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误导了许多朋友,阻碍了他们在赛鸽领域的进步。

鉴鸽是否真有捷径?我认为是有的,但这要因人而异、因鸽舍而异。今天,我不讨论那些“名家”的鉴鸽方法,而是分享本鸽舍的一些感悟,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也期待得到各位朋友的指点,让我们在赛鸽之路上走得更稳。

当一只鸽子落在我手中,我首先会触摸它的龙骨。感受龙骨的长短是否与体形相称,肌肉弹性是否适中,耻骨间是否富有弹性。像那种软鼓囊(类似雌鸽刚产完蛋)的鸽子,我会直接排除;耻骨与龙骨距离过远、耻骨太宽或太窄的鸽子,我也不会考虑。肌肉方面,太柔软或太僵硬的都不合适,我要的是那种感觉紧致且富有弹性的。如果肌肉高度超过龙骨,说明这只鸽子可能需要减肥,或者缺乏飞行锻炼。

接着,我会打开鸽子的翅膀。在拉开翅膀的过程中,感受其力度是否紧致,力度紧是好现象,若太松我便会放弃这只鸽子。然后观察羽条的排列是否均匀,关于这一点网上已有很多讨论,我就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中短程赛鸽的单只羽条不宜过宽、过薄,那种有透风感的羽条,在飞行中很难有出色表现。此外,还要留意翅膀的弧度(这里指的不是翅条),弧度高的鸽子通常更具优势,若翅膀太平,这只鸽子基本就不用再看了。

之后,我会用中指试探翅中(翅膀反面)的脉搏,脉搏强烈的鸽子爆发力相对更强。最后,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眼睛。对于眼砂、眼志,我尚未研究出明确的规律,我主要观察瞳孔。在变换光线强度时,看瞳孔的收放是否迅速有力,即鸽子对光线的应变是否敏捷。在光线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如果瞳孔散得偏大且很圆,给人一种呆滞的感觉,这种鸽子在比赛中往往难以有好的发挥。若是参加远程比赛的鸽子,色素则十分关键,鸽子的色素可从脚趾、羽色、项上羽毛的光泽度以及眼睛的颜色体现出来(白鸽子的牛眼除外)。

在育种方面,我相信血统的重要性,但不盲目迷信。选择种鸽时,将前面提到的外在因素与血统相结合就足够了。血统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好的血统拥有稳定的遗传基因。关于遗传与基因,网上有很多“专业人士”的“经验之谈”,那些诸如 X、Y、Z 的复杂说辞,看似有道理,实则让人一头雾水。

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鸽子的飞速,而非其性别。染色体决定基因遗传,鸽子有 40 对染色体,除了一对性染色体外,还有 39 对。但究竟哪几对染色体决定鸽子的飞速,至今连科学家都无法明确。所以,我们不必纠结于复杂的染色体问题,而是要了解一些简单易懂的遗传理论。

我们把决定鸽子飞速的染色体视为显性基因。冠军鸽携带的基因染色体为显性,可能是两对或多对,但不会是单一的一对。若只是单一一对,那培育冠军鸽就太容易了。当冠军鸽与携带隐性决定飞速染色体的鸽子配对时,子代各遗传父母鸽 50%的染色体。若子代更多地遗传了隐性基因,其决定飞速的染色体为隐性,飞行速度自然快不起来;若遗传了显性基因,结果不言而喻。不过,携带隐性基因的鸽子并非毫无价值,当隐性基因遇到显性基因时,子代可能会在某一代显现出优势,但它的基因本质仍是隐性的,利用价值有限。

所谓的黄金配对,就是显性基因遇到显性基因,这样后代才能有出色的发挥;而隐性基因遇到隐性基因,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当然,单一显性染色体与其他单一显性染色体配对,也不一定就会有好的效果,毕竟决定速度的基因并非由单一一对染色体决定,只是这种配对方式出好鸽子的几率相对大一些。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选择优质血统的鸽子多进行配对,一个配对多繁育几窝幼鸽。找到表现良好的配对后,尽可能多繁育鸽子。让发挥出色的子代与成绩稳定(不一定是冠军鸽,只要每次成绩都靠前即可)的鸽子配对,作出的发挥好的鸽子再进行回血以稳定基因,之后再与其他鸽子配对,这样培育出优秀赛鸽的可能性就更大。

需要提醒的是,凡事无绝对,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如果您觉得有道理,可以多做分析,若可行不妨一试;若觉得我在胡言乱语,一笑而过即可。衷心希望新老鸽友能对我的分享给予品评与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