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赛鸽筛选: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度剖析

赛鸽筛选: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度剖析

  • 更新日期:2025-03-21 06:56:38
  • 查看次数:

赛鸽的世界里,筛选优质赛鸽是每个鸽主梦寐以求的目标。不久前,我前往Eugies拜访了著名赛手Eusebe Descamps,参观了他的赛马培育场。他那严格的筛选标准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培育场里,任何一匹哪怕只有一点小缺陷、不符合标准的“产品”,都会被毫不犹豫地淘汰。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毕竟这里每一匹马所生下的小马都价值不菲。但Eusebe却坚定地表示:“这些都没有用,未来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现在不当机立断,无异于自杀行为。要使育种结果维持相同的水平已十分困难,更别提更上一层楼了,除非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作为动物育种专家兼鸽主,他的这番话可谓切中要害。

上星期,一位新手鸽主在谈到赛鸽时说:“要是能拥有像‘Kaers’‘34’‘Radio’‘Kleine Rode’‘Kampioen’‘Leuvenaarke’等超级铭鸽,那肯定能在赛场上所向披靡。”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想维持赛鸽的高水平表现谈何容易。当引进新血时,就如同踏入了未知的深渊,面临着“走下坡”的风险。实际上,全世界没有一个冠军赛手敢宣称:“我从未引入其他鸽系的鸽子,仅靠自己的鸽子就维持住了水平。”而且,鸽子的等级越高,引入外来鸽子获得成功(即“不退步”)的难度就越大。

那么,该如何挑选赛鸽呢?我的建议是:去筛选严格的鸽主那里购买鸽子。这类小型鸽主通常不会每年培育大量幼鸽然后全部卖掉。他们对鸽舍的管理更为严格,定价也相对合理。可惜的是,如今我们的小型鸽主已难以在中距离赛及700公里以下的长距离赛中崭露头角。否则,比利时鸽的身价必将大幅上涨,小型鸽主也能从中获利。但现实却是,许多冠军鸽因在100公里比赛中无法名列前茅而惨遭淘汰。在100公里的短距离比赛中,甚至出现了鸽主比鸽子“飞得还快”的尴尬局面。但鸽子不肯飞,总不能拿鸽主开刀。参加比赛的距离越远,鸽子自身的运动技能就越关键;而在短距离赛中,鸽主的作用则更为重要。也正因如此,比利时多数鸽舍在筛选鸽子方面做得并不理想。

接下来,为大家提供一些筛选幼鸽的实用忠告。

健康筛选

幼鸽的健康是首要考量因素。一旦开始筛选,绝不容许出现最微小的病征。像长时期鼻头肮脏、湿眼、肠功能欠佳、喉咙发炎、因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排泄物肮脏及肉色灰白等,都是淘汰的正当理由。鸽子黏液不断也是如此。清晨打开鸽子的嘴,若发现喉咙后方的动脉被一层灰纱般的黏液覆盖,或是黏液从食道喷往喉咙,这种鸽子应果断淘汰。

短距离鸽筛选

筛选短距离鸽要注重其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优秀的短距离鸽在比赛一开始就能迅速飞行,返巢时能火速进入鸽舍。在正常天候下,飞100公里的健康鸽子不应感到疲惫。鸽子的状态至关重要,状态好对其各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多数鸽主往往花费大量金钱,将鸽子的命运交给四处游走的鉴鸽人,却在自己尚未认真筛选之前,就让鉴鸽人给鸽子下了定论。其实,真正优秀的短距离鸽具有明显特点,如脉搏快速、眼睛闪亮、体型理想、羽翼能挥出最高速等。要鉴定飞过100至200公里的幼鸽,鸽主自己应该比鉴鸽人更有优势。鸽子的动作速度是鉴定短距离鸽的关键要点,例如因嫉妒而归心似箭,以及能迅速知晓鸽舍中的动静等,这些都是鉴鸽人在鸽子咖啡馆难以评判的。此外,太宽且粗钝的主羽、太大的后翅及太重的尾翅都不适合短距离飞行。有些鸽子只在逆风时早归,但在高速飞行时表现不佳,这种鸽子也不适合作为短距离鸽。

中长距离赛幼鸽筛选

对于中距离赛及长距离赛的幼鸽筛选,体型结实和持久力是两个关键要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体型结实并不意味着持久力好,最强壮的鸽子不一定最有耐力。力气主要取决于肌肉和骨骼,而持久力则与平衡感和主要器官的活力密切相关,尤其是心脏、肺和肝脏。以体型进行筛选时,最好在换羽之后,因为身体结构在秋天还会持续发展。而以持久力进行筛选,有时在换羽期间就能完成。体重减轻、胸肌处或尾部变瘦的鸽子,活动力不足,难以在后续的竞翔中取得优异成绩。此外,完美的呼吸器官对于鸽子在中长距离赛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即使鸽子体型不结实,但拥有完美的呼吸器官,如舌头沉稳地在喉咙中,喉管安静,边缘无发炎红肿迹象,也不能轻易判定它不能参加长距离赛,毕竟在长距离比赛中,持久力比纯体力更为重要。

最后,赛鸽界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过于看重“名声”。鸽主们往往更愿意保留铭鸽的幼鸽,而忽视了无名鸽幼鸽的潜力,殊不知后者常常才是最优秀的。在赛鸽筛选的道路上,我们应摒弃虚名,注重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挑选出真正优秀的赛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