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相貌鉴定:以赛绩为唯一标准
- 更新日期:2025-03-21 11:21:49
- 查看次数:
在养鸽的悠悠岁月里,我已有长达半个世纪与鸽子相伴的历史。这期间,我听闻目睹了诸多关于鸽子相貌鉴定的言论。直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将一个伪命题奉为鸽子看相鉴定的圭臬,那就是“好看的不一定能走路,走路的不一定好看;漂亮的不一定能做种,做种的不一定是漂亮的”。
数十年来,面对这样的观点,我向来只是付之一笑,从不参与争执。我秉持着这样一条养鸽与处事的原则:他人的认知误区,往往就是你胜出的绝佳机遇。
养鸽实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制胜的关键往往就藏在那看似不起眼的招数里。这就如同中国女子排球队在比赛时会在背后做手势,这小小的举动或许就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如今,我决定将这背后的“手势”公之于众,亮出我的观点:能在赛场上飞驰、能用于育种的鸽子,一定都是好看的!
我们所养的并非是供人观赏的鸽子,而是赛鸽。那么,鉴定赛鸽相貌漂亮与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这个准则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成绩!这里的成绩既包括放飞成绩,也涵盖育种成绩。
我们应当把赛鸽的成绩,也就是遗传和放飞的能力,当作衡量鸽子品貌漂亮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树立这样的理念:一只赛鸽如果没有出色的赛绩,即便它外貌再出众,在赛鸽的世界里也只能算是“难看”;反之,一只赛鸽哪怕外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但只要它能在赛场上披荆斩棘,能繁育出优秀的后代,那它就是漂亮的。将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学习和探索鸽子鉴定的整个过程,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持续获取新的认识和发现,让自己的鸽子鉴定水平始终领先于常人。正所谓“一招能定乾坤”,在激烈的赛鸽竞争中,掌握这一关键理念或许就能出奇制胜。
不妨想象一下,当别人还不了解一只鸽子,仅仅因为它的外貌而判定它“难看”时,你却凭借自己对赛鸽鉴定的独到见解,早已洞悉它是一只不可多得的好鸽子。此时,这只鸽子在你眼中就如同一块被埋没的珍宝,而这其中蕴含的机遇不言而喻。
夏拉肯的经历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当年,他因为主观上觉得丝丝不好看,便将其售卖。然而,后来他又想尽办法把丝丝赎了回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显然是丝丝的赛绩让他明白了如何从赛鸽的角度去评判一只鸽子是否漂亮。如今,如果再出现一只类似丝丝这样的鸽子,想必很难逃过他的慧眼。
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偶然前往昆明信鸽市场聚兴。有一次,我看到一群人围在一个装有十几只鸽子的笼子旁,笼子的主人只允许大家观看,却不让抓鸽子,那副神态显得极为不屑。经打听才得知,笼子里有一只据说当年刚获得700公里空距怀化冠军的鸽子。在主人和围观者的眼中,笼子里的这些鸽子看起来都很普通,甚至可以用“难看”来形容。他们强调鸽子的优秀与否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
这时,有一位先生走上前,表示愿意用一只500公里归巢持证鸽的价格,在笼子里的十几只鸽子中随便赌抓一只,让主人做个选择。结果,主人却没了底气,不敢答应。这个故事充分说明,那些否定主观判断,认为好鸽子看不出来的人,其实是自己对鸽子缺乏真正的了解,所以才没有足够的底气去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不可否认,在鸽子的判断上难免会出现失误,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经验往往是在一次次的教训中逐渐成熟的,每个人都是如此,夏拉肯也不例外。
我们永远都不要草率地淘汰一只自己并不了解的鸽子,因为仅仅凭借主观臆断去评判鸽子的好看与不好看,往往会让我们错失许多优秀的赛鸽。当一只鸽子,尽管你曾经认为它难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它是一只非常优秀的鸽子时,你就需要重新审视它,并且牢牢记住此类鸽子的特征。从今往后,在你的眼中,它应该永远是漂亮的。
在实践中,只要一只鸽子能在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它繁育的后代也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即便你最初并不喜欢它的“难看”外表,也必须面对现实,重新认识和研究它,摒弃你对它的固有“难看”观点。当你深入了解它之后,就会发现它的漂亮之处,而不再觉得它难看。
所以说,鸽子漂不漂亮的标准,是在鸽子创造出成绩之后进行总结得出的,而不是事先凭借主观臆断就能判定的。也不能因为鸽子已经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还固执地认为它难看。
鸽子的外相和放飞能力一样,都是具有遗传性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积累中,去正确认识一路鸽子,才能准确判断某路鸽子群体中个体表现的漂亮与不漂亮。正确认识鸽子漂亮的鉴定准则,以赛绩决定外观的美与丑,不盲目地事先臆断鸽子的美与丑,这才是我们提高鸽子技术鉴定水平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