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筛选与育种的智慧之道
- 更新日期:2025-03-21 11:25:38
- 查看次数:
在赛鸽的世界里,鸽友们可分为两类:懂得“淘汰”的和不懂得“淘汰”的。这里的“淘汰”一词,源自《De Duif》杂志社的Jan Aerts在筛选鸽子时的专业用语。
曾经,我和来自Melden - Nukerke的著名冠军赛手Georges De Jaeger拜访了一位有名的鸽主。事后,我跟Georges说:“这位鸽主不够果断,留下了太多鸽子。”他害怕失去机会,把希望寄托在一大群过冬的鸽子上。但我认为他大错特错。Georges认同我的观点,他表示“淘汰”是维持顶尖水平最有效的方式,这在赛鸽界并非什么秘密。
在此,我要再次强调一个重要的育种窍门。筛选鳏公鸽所生的幼鸽时,要比筛选安静待在鸽舍里的鸽子所生的幼鸽严格十倍。瓦伦区的鸽子输给安特卫普及法兰德斯的鸽子,其中一个特殊原因是瓦伦区最早实行鳏鸽制参赛,此时就开始哺育少量鸽子。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留、不买鳏公鸽生的幼鸽。过去鳏公鸽所生幼鸽质量差,原因大概率在于母鸽,那时母鸽常被关在小巢箱里,关于这点后文会详细说明。
与其购买鳏公鸽的幼鸽,不如多花十倍的钱去买安静在巢的种鸽对所生的雏鸽。要理智行事,适时让一只优秀的一岁鸽停止参赛并留作种鸽。一对种鸽一年能繁育十只幼鸽,可许多优秀鸽舍如昙花一现,就是因为鸽主舍不得让好的选手鸽留在家中当种鸽,这样的情况反复上演。
如果打算在冬季“淘汰”一些鸽子,要对它们之前的表现有清晰的了解,不要误以为养更多鸽子就更容易成功。有些养了大量鸽子的职业鸽主看似实力强劲,常能进入前十名。但他们动辄三四十只鸽子参赛,就像买乐透,买得越多中奖机会越大。在不稳定的天气下,一次能有三只鸽子入赏,如同中乐透一般,这个道理至今未变。
有些拥有众多鸽子的鸽主,对选手鸽舍管理严格,对种鸽舍却较为疏忽。他们会卖掉种鸽舍的幼鸽,有时卖幼鸽赚的钱比比赛奖金还多。不过,我并非说所有出售大量幼鸽的鸽主都是不诚信的。我认识一位鸽主,出自超级种鸽对的一对幼鸽开价五千比利时法郎,而另一对幼鸽只需五百比利时法郎,但这样诚信定价的鸽主并不多。常有买家花大钱买了劣鸽而后悔,所以我有必要提醒大家,行事诚实的人无需辩解。
在筛选鸽子方面,有多种方式。可以持鸽直接观察筛选,也可以用笼子筛选,还可以用铅笔和纸进行记录筛选。铅笔和纸是鸽舍里的宝贝,在冬季换羽期用处极大。要随手记录鸽子的各种情况,比如深色幼鸽十月排便差、白羽鸽换羽后身型走样、栗色幼鸽鼻上方羽毛太直或有脏鼻湿眼、小灰鸽喉咙有黏液等。这些缺点都可能成为“淘汰”的理由,但对于经验不足的鸽主来说,也许这些鸽子还有潜力。
然而,有一点是所有鸽主,包括新手都能判断的,那就是鸽子喉咙的状况,它反映了心肺功能,也就是鸽子的“马达”状况。不相信“马达”重要性的人,看看Maurice Vuylsteke(Wommelgem)的鸽子就知道了。Maurice近几年,尤其是今年成绩惊人。他的鸽子外表平凡,但耐力和速度绝佳。比如他有一只鸽子,先获布利福700公里全省4位,四天后又参加波城900公里比赛,在强烈东北风中夺得全省冠军。这只鸽子看似普通,却有强大的“马达”。不用打开它的嘴,从炯炯有神的眼睛就能看出它的意志。打开嘴,会发现它舌头安静,喉管沉稳,呈漂亮的淡粉红色,这是Vuylsteke鸽舍的标志,也是顶级鸽的保证。如果鸽子喉咙不好,那这家鸽舍的前景堪忧。
判断鸽子喉咙状况,可以连续三天让鸽子只吃一半份量的饲料。若之后鸽子还有发炎症状,如舌头和舌后方发炎、喉管边缘红肿且有细小血管、喉管急遽张合等,这些都是“马达”无力的迹象,必须果断淘汰。这种遗传性疾病常见于鳏公鸽伴侣母鸽所生的幼鸽,这些母鸽因不自然的生活方式,喉咙发炎的情况很普遍,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