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鸽發

  •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华羽百胜斑点论鉴鸽法”:难以立足的鉴鸽理论

“华羽百胜斑点论鉴鸽法”:难以立足的鉴鸽理论

  • 更新日期:2025-03-21 17:05:12
  • 查看次数:

信鸽鉴鸽领域,常有各种新奇理论涌现。有一位自称“新涉入信鸽的爱好者”,在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精装本《赛鸽品种能力鉴别、饲养训练》(第31页)中提出了“华羽百胜斑点论鉴鸽法”。他宣称自己“观千剑而后识器”,看过大量顶尖赛鸽,包括优秀种鸽、尖端赛鸽、稳定的长距离赛鸽和爆发力强的短程快速鸽,之后便创立了这一鉴鸽法。

该理论具体阐述为,“斑点论”是通过观察鸽子的毛片来鉴定鸽子的优良中差。鸽子有各式各样的毛片,通过鉴别毛片上的斑点,能够判断鸽子属于快速型还是耐翔型。他将快速鸽子身上特有的斑点称为“速度斑”,把长距离、非常耐翔鸽子身上的斑点称为“耐力斑”。并且认为,有些非常优秀的赛鸽身上兼具“耐力斑”和“速度斑”,这样的鸽子是上上之选,堪称上等鸽子中的上等品;而一般的赛鸽,往往只有其中一种斑点,很难见到两者皆有的顶尖赛鸽。

然而,经过深入分析,所谓的“百胜斑点论鉴鸽法”其实毫无可信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缺乏明确内容

“斑点论”自始至终都没有清晰说明“速度斑”和“耐力斑”究竟是什么样子,也未阐述这两种斑点在形状上的差别。即便该理论本身可能正确,但由于无法识别这两种关键斑点,其实际意义也就无从谈起。在实际的鉴鸽操作中,养鸽者无法依据这一理论去判断鸽子的特性,那么这个理论就如同空中楼阁,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

循环论证问题

“斑点论”试图效仿鸽眼结构中“速度线”和“距离线”的理论,但却东施效颦。鸽眼上的“速度线”和“距离线”理论是先对这两种线进行明确的定义,之后再用其来判断和考察鸽子的速度和距离(至于能否真正判断暂不讨论)。而“斑点论”却陷入了循环证明的怪圈,它把事实证明已经有速度的鸽子身上的斑点定义为速度斑,把有耐力的鸽子身上的斑点定义为耐力斑。然后又用这些定义去判断鸽子的速度和耐力,即“什么是速度斑?速度快鸽子长的斑点;什么样的鸽子飞得快?有速度斑的”。这样的论证方式绕来绕去,本质上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与没有说明并无二致。

缺乏理论分析

“斑点论”丝毫没有揭示鸽子长“速度斑”与飞得快之间、长“耐力斑”与飞得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科学的鉴鸽理论中,应该深入探究鸽子的生理特征与飞行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斑点论”仅仅是简单地将斑点与飞行特性关联起来,却没有从生物学、生理学等角度去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斑点就会有相应的飞行能力。这种缺乏理论支撑的观点,难以让人信服。

没有事实依据

这位声称“看了大量顶尖赛鸽”的高手,在讲授“斑点论鉴鸽法”时,竟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既没有说明有“速度斑”的鸽子实际飞行速度如何,也没有提及有“耐力斑”的鸽子飞行距离有多远。在科学研究和理论推广中,事实依据是非常重要的,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撑,该理论就显得空洞无力,无法让养鸽者真正相信其有效性。

综上所述,无论从论点、论据还是论证过程来看,“华羽百胜斑点论鉴鸽法”都漏洞百出,难以让人相信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这样的鉴鸽理论,养鸽者应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避免被缺乏依据的理论误导。